常见的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在纸上画下九枝寒梅,每枝寒梅上有九朵梅花。一朵梅花代表一天,一枝梅花就是九天,对应九九歌中的一个九。
用笔把这九枝梅花画完,春天就来了。
另一种是填字。九个九个笔画的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天写一画,写完这九个字,同样是寒冷消尽春来到。
苏春声给立阳立源纹纹立禹画的是前一种,而且还独具特色。
他画的不是梅枝,而是梅树。这棵梅树上长着十枝粗壮的枝条,再由这十枝枝条延伸出九枝细枝,细枝上长梅花。
这样每年画一枝,十年之後,树就长成了,人也长成了,这幅画也能长久得保存下来。
苏春声给立阳立源纹纹立禹画的,都叫他们收好了,每年冬至的时候拿出来,叫他添上新的梅枝,勾画出新的梅形。
立阳立源这两幅已经有四杈梅花了,纹纹和立禹的是两杈,从他们出生起就开始画了。
他们年纪尚小时自是不懂得如何握笔的,现在也不懂,所以苏春声给他们画的是用手蘸墨按上去的梅。他先画好了形,再让这些小家夥对着这个形状把指头的墨按上去。
“庆叔,抱抱,按。”
新的九九消寒图已经画好了,可纹纹和立禹年纪尚小,不晓得找自己该按在哪里,就找上了赵虎庆,让他拿着他们的手去按。
他们还在襁褓中时就是这样,被他们爹和娘亲握着那小小的指头去按的。那时用的是大拇指,印在纸上的却是那样的小。
现在长大一些了,可以换根指头来按了。
赵虎庆原先是坐在後头观望的。他喜欢看这样的场景,他夫郎与一群可爱的小孩围在一张桌前,其乐融融地说着什麽,手上还写写画画。
可现在有两个小家夥跑到後头来求助他了,他只好上前,抱着他们坐在了画画的桌子旁。
四幅画,齐齐摊在桌上,都是已经画完的了,苏春声现在正给满秋满夏画他们的九九消寒图。
赵虎庆在後头听,其实已经听懂了九九消寒图是怎麽逐朵往上填的,但拿着纹纹和立禹的手去按之前,还是跟夫郎确认了一下。
苏春声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可以,只是要一枝一枝地来。”
赵虎庆确认了,就带着纹纹立禹的手去沾墨,然後小心又谨慎地把他们的食指按在了画上,按好就撤离。
他对得准,印下去的几乎和苏春声用细笔勾勒的梅形是吻合的,造就了一朵鲜艳生机丶姿态动人的红梅。
这梅花按得显然很叫两个小家夥满意,他们按完就拍起掌笑开了。
苏春声分神看了一眼,见着实好看,就凑上前逗两个小家夥道:“庆叔帮你们按得好不好?”
“好!”两个小家夥异口同声。
“春声叔待会儿也给庆叔画一幅好不好?”
“好!”两个小家夥又答。
明明要给赵虎庆画,问的却是这两个格外欢喜格外捧场的小家夥。
赵虎庆听了不好意思地挠挠脸。
他都这麽大了,也可以画这个?
去找夫郎的目光,夫郎回他的是一个柔和得不能再柔和的笑,柔和且坚定,仿佛这是一件不需要质疑的事儿。
赵虎庆也就把不敢奢求的心思收起来,转为期待。
苏春声不仅给赵虎庆画九九消寒图,还给他画了好多种的。
他小时候没得到的,苏春声全给他补上了。
作者有话说:
宠夫这一块儿,咱们春声也是排得上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