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148章[VIP]
有四个小家夥在这儿陪元宝玩,苏春声赶忙去将赵虎庆摸回来的田螺清洗清洗,让它们吐吐泥,傍晚时分再拿剪子来剪屁股,剪完下锅用油爆炒。
春泉春茂回去时,提了几挂赵家包的咸肉粽及朱家包的小枣粽和腐乳排骨粽。刚出锅,水淋淋的,放背篓里一路滴水。
朱家给的这两种粽子兄弟俩第一回见,稀奇着,不肯先品尝,要带回去让爹娘丶媳妇丶夫郎他们一起尝尝。
铁匠铺扩了铺子重新开张以来,生意就不错。
平日辛苦劳累,是为生计。这逢年过节的,喜庆的日子,就不用那麽辛苦了,都叫到家里来吃饭。
栓子大名叫李栓,去年年末娶亲,娶的是三坪村门家的小哥儿门朝。门家家世尚可,在三坪村有十几亩田地,家中又有做豆腐的手艺,日子过得比栓子家顺。
之所以会找上栓子,是四处打听过了。李家从前过得艰难,现在慢慢理顺了,侄儿侄女能替二叔分担一些家事儿,也学了谋生的手艺。
且李栓这个人,人品上信得过,脾气也好,是个会疼人的。
两家觉得合适就议了亲,年末找了人算了个吉日,就将亲事给办了。
都是一个村的,苏春声和门朝当然认得,他们小时候还一起折过柳枝,做过柳条哨呢。
相看之时,朝哥儿没少往苏家丶往苏春声这儿跑,为的就是探听栓子究竟是个什麽样的人。
苏春声从头到尾都是实话实说,把自己亲眼见到丶亲耳听到丶亲身感受到的,都告诉他,并没有夸大,也没有向着谁帮着谁。
栓子向他打听门朝时,他也是实话实说。
两家亲事能议成,都说他功不可没,苏春声却觉得自己只是起了一个转述的作用,是两家都有意,并且都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麽样人来做丈夫或夫郎,才促成的。
门朝今天跟着栓子一起来赵家,也带来了自己包的粽子。
他们一家是从砚州府那一带迁来的,故而包粽子的方式和他们冯阳县不同。
冯阳县包粽子拿竹叶包,他们不是,他们拿芭蕉叶和茅草包,包出来长长一条,里面的馅料常是芝麻丶红豆与小米,吃起来蕉香丶米香丶豆香丶芝麻香混合,滋味也很好。
苏春声吃粽子爱沾糖,赵虎庆他们不用,解开来,一口能咬去半个,再一口,好滋味就都到肚里去了。
苏春声最羡慕汉子们的就是他们的好胃,好牙口。牙口好得石子都能咬碎,胃也好得就算吞的是沙石,他们也能尽数消化。
端午节吃粽子,苏春声最多吃两个,就得停下来歇歇,消化消化。他们一气儿能吃五六个,也不怕黏在肚里,下顿啥也吃不下,出去转悠一圈,干干活,回来还能吃五六个。
难怪嫂嫂摘竹叶的时候还分三六九等呢。给小孩儿包的,就挑那种窄窄长长的,给媳妇夫郎包的,挑适中的,给家中汉子们包的,挑特大的。包的时候底下还得用一粒大花生堵住眼儿,以免盛得很满米粒从底下漏出去。
端午节除了交流各家的粽子丶各家的吃法,重头戏当然是晚上这一顿。
苏春声丶李兰菊丶柳云三人从中午就开始忙碌了,做了一桌子的菜,丰盛极了。
荤菜有:青椒炒鸭块丶猪肉炒苦瓜丶酒糟田螺丶酱油水烧鲤鱼丶卤蹄膀卤大骨。
素菜有:芹菜拌豆腐丶清炒苋菜丶辣炒木耳丶茄子烧豆角。
汤水有:陈皮绿豆老鸭汤丶蚬子汤丶丝瓜鱼尾汤。
这十二道菜摆上桌,谁看谁流口水。
主食不必煮,各家粽子拿盆装着,放在中间,想吃哪种拿哪种。
面对这一大桌子的菜,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看了眼睛都会泛光,鼻子不经意就能捕捉到一阵儿好香好香的味道,然後陶醉在这阵香里。
被阿爹抱着的元宝闻到这麽多好闻的气味,也眼冒金光,但他啥也不能吃,只能吃米糊糊。
是的,别人在啃蹄膀,一口田螺一口酒,他在吃米糊糊。白的,素的米糊糊。
刚入口这两口米糊还是香的,越吃到後面越不对劲儿,和旁边这位形成鲜明对比。
元宝旁边坐的是赵虎庆,一会儿往那田螺的盘子中夹田螺,一会儿往那卤味的盘中夹卤肉,一口接一口,吃得好不欢畅。
他怎麽能吃得这麽香呢?
元宝不爱自己的米糊糊了,去扒拉赵虎庆放在桌子上的手,嘴里发出“啊咿”的声音,想让爹也夹一口给自己尝尝。
赵虎庆先征询夫郎的意见,夫郎说可以才可以。
见夫郎点头,他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在酱油水的盘子里点了一点,放到他唇边,让他抿一抿。
抿完,元宝眼睛大亮,嘴唇动得跟吃到了什麽人间美味似的,连最後一点点滋味也要快速地嘬完。
赵虎庆见他吃得眉开眼笑的,又拿筷子去酒糟螺的盘子里点了一点,放到元宝嘴边,让元宝尝。
元宝尝完,米糊糊都吃得更香了。
以为尝过了就安生了,儿子不会再叫他了。谁知元宝还对赵虎庆拿的一另一种吃食感兴趣,那就是他吃几口菜就要拿起来嘬一口的酒。
“啊咿!”
“怎麽,你想喝酒啊?”
元宝:“哎咿呀呀。”
“这是酒,你还太小了,不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