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问心
崔泠回到邺都的第三十七天,处理完第五桩崔府田庄纠纷,合上第十本账簿时,窗外已暮色沉沉。
素心轻手轻脚地进来添灯油,见她揉着眉心,忍不住道:“小姐,该用膳了。”
崔泠“嗯”了一声,却未动。案头堆着的诗会邀帖丶族中账册丶母亲叮嘱相看郎君的名单……她忽然觉得透不过气。
“素心。”她忽然起身,“明天去陇南。”
---
春末的山风仍带寒意,崔泠勒马崖前时,松涛声如潮水般涌来。远处群峰浸在暮霭里,崖边那株老松依旧虬枝盘结,只是比记忆中更苍劲了些。
她解下斗篷搭在鞍上,忽听身後枯枝断裂的声响。
“迷路了?”
熟悉的嗓音传来。
崔泠回头,百里琂立于十步外,手中还拎着个青竹酒筒。山风掠过他的发带,他眉间笑意未藏:“果然是你。”
崔泠挑眉:“庄主这般警觉,难怪无咎山庄密道无人能破。”
“警觉?”百里琂走近,将酒筒抛给她,“山脚暗哨见个姑娘策马直奔崖顶,如此招摇。”
崔泠接过酒筒,仰头饮了一口,熟悉的清冽感浸过喉间,竟与她在柳溪镇酿的味道分毫不差。
“你……”
“我酿的。”百里琂已转身往松林深处走,“再不来喝,该酸了。”
他们如少时般并肩坐在崖边,远处层峦渐次隐入夜色,星子明亮。
崔泠晃着酒筒,忽道:“我不知该往何处去。”
百里琂侧目。
“邺都需要崔昭蘅,柳溪镇记得宋沅,北境的阿满需要阿姐。”她自嘲一笑,“可这些拼起来,竟不像个完整的人。”
松枝在风里簌簌作响,许久,百里琂开口:“年初你问我当年为何建无咎山庄。”
崔泠忽然想起多年前,那时她刚学完《谏逐客书》,少年百里琂在竹简上刻下“无咎”二字,说但求行事无愧于心。
“如今答案变了。”他望向深谷,“人活一世,总要有个能卸下所有身份的地方。”
夜风掀起崔泠的袖角,露出腕间一道旧疤,是坠崖时被山石划的。百里琂目光掠过,忽然解下腰间玉扣放在她掌心。
“这是……”
“往後无论崔小姐还是宋掌柜,随时可来。”
玉扣还带着体温,崔泠蜷起手指,忽然笑了:“不怕我偷你的酒?”
“松苓酿的方子,”百里琂站起身,玄衣融进夜色里,唯馀嗓音清朗,“本就是你十四岁那年,输给我的彩头。”
崔泠在偃松崖住了三日。
第一日清晨,她循着记忆找到後山的练武场,青石铺就的方台上,百里琂正在练剑。
山雾未散,他的身形在朦胧中穿梭,剑锋破空之声清越。崔泠抱臂倚在松树下看,直到他收势,才擡手掷去一方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