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武埠山,东面山脚,临时军营。
才结束二次巡边,萧景琰就着人从山上挑下两罗筐土石,又差人筑起了土窑,起足火气,又烧了整整两个时辰。
眼下,火候看似已足,他便命人开窑取物——火红色的硬块出炉,一如王昭云当日炼出的铁块一般,灼得在场之人皆眼热如光。
“殿下慧眼——殿下慧眼——”江观风惊呼,“这山上果真全是铁矿。”
先前王昭云上武埠山,因跌入巷道受了伤,便知山中有铁的事情瞒不住,便将就对外宣称为上山采矿风。
但她无意引来太多瞩目,是以,只将那采风结果同裴远山一人细说。
不过即便如此,萧景琰何其敏锐。
他在二次巡边之馀,特特寻了要查看异族人私挖巷道的理由,专程上了一趟武埠山。
这下,他的人炼出了铁,那武埠山满山是铁矿的事实便就算真正面世了。
且这,也就不仅仅只是边州的事情了。
“回头,杂家便将这矿脉写入采风记,一并呈予圣上。”江观风拿羊皮手套裹起一块铁,左端右详,可谓爱不释手,“添此矿脉,我大魏兵器库又要充盈不少,圣上必定龙颜大悦,还要再记太子殿下与边州一功。”
喜悦随着江公公的一言一语蔓延开来,只那喜悦丝毫没有波及到最外围两人。
萧景琰笑而不语,裴远山则是沉默不应。
也不知那些炼铁人摆弄了多久,只知烧红的土窑又变回了冷硬的土坯,萧景琰才轻轻发了声:“孤记得,大魏矿脉,半数握在陈郡谢家手中,他们对矿业的经营权从来寸步不让,不知就武埠山这一脉,谢家打算如何处置?”
这话问的是裴远山。
但先吓了一跳的,是江观风。
他才提起来,要在本子上详细记录武埠山的铁花布局,此时还未落笔,笔锋却已歪,端端是毁了整整一页纸。
是了。
大魏国库空虚,财力不足,建国时便就同世家约定,矿业三分,天都及周边十四州的矿脉及经营权全属天家,其以南则属王家为首之集团,馀下的全部归属谢家为首之集团。
当然,这所有权也讲求一个先来後到,如若辖地内的新矿脉被非属辖地的管理者发现,那麽,这个新矿脉就无论辖区,都属于首次发现者。
所以,大魏建国几十年来,也就逐渐形成了天都及以南的矿脉全部把持于王家集团手中丶而剩馀的就全部归属谢家集团所有的局面。
而今,单论说这武埠山的铁矿。
若算作萧景琰先发现的倒是还好办,无可厚非地当属于天家。
但若算作王昭云先发现的,那争议便跃然台面——她一人便有三个身份,既是王家嫡女,还是谢家外甥女,更是天家重臣的夫人。
几乎可以说是大魏境内最大的一处存有铁矿的山脉,必定拥有极高的战略和经营价值,谁不想将其据为己有?
但萧景琰似乎并不急于将武埠山的铁矿占作天家所有,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裴远山。
他不做又争又抢的坏人,倒是让裴远山去做那个忠义两难的抉择,直接就问谢家打算如何处理这矿脉——言外之意,便是默认王昭云先发现了矿脉,且她要帮谢家占为己有。
但裴远山由始至终,面不改色,所表现出的状态云淡风轻,仿似并未十分在意这麽一块大肥肉一般。。。。。。
其实,在裴远山同萧景琰二次巡边前,王昭云就已经就矿脉这一事同他交过底——武埠山是边州的,那麽铁矿也应当是边州的,只要最终利好边州,那麽这一支矿脉的辖权归谁,都不要紧。
言外之意,便是就这支矿脉,王昭云不会为身後的父家或是母族再做争取,而是全权由裴远山去抉择。
裴远山是有些受宠若惊的,但也有些自惭形秽的。
他同她好,源于种种的猜忌和不安,要她分了盐铁干股给他,又要她陪他演戏换取陈郡谢家的粮种,他才同她好。
可她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图回报,从盼着边州好,到盼着他好,她总是这样,让人气急却又无法抗拒。。。。。。
他似乎终于可以完全理解,在他竭力反对兄长娶一世家贵女时,兄长为何会说出“娶妻如此,此生再不复所求”。
所以,他的不惊不喜,是王昭云给他的底气。
只是这落在萧景琰眼中,便颇有些犹疑的意思。
“裴将莫不是还要回去同云儿妹妹相商?”萧景琰又一次发话。
裴远山闻言,思绪回拢。
他勾了勾唇,转而朝萧景琰拱手拜过一礼。
“内子前次来得匆忙,又遇了险,未曾如太子殿下这般细细检验,也就没有发现这满山的矿物。”他说王昭云并未真正发现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