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动静闹得有点大,贾秀禾回头招手把两人都叫了进来:“我听婷婷和阿川说,你有计划想和我分享,让他们也一起听一下吧。”
也许是担心昭昭觉得自己不重视她,贾秀禾还笑着边给他们拉凳子边和昭昭解释——
“阿川我就不多说了,相信你在这几天也能感受得出来,他是我们村子里为数不多的能顾得上这些事的人了。我不在村子里的时候,大家大事小事都习惯来找他,说他是半个村长也不为过。”
覃川抿嘴在贾村长身边坐下,似是有些害羞,迅速地抬头看了昭昭一眼就低下了头。
婷婷本来还有些扭捏,却被昭昭和贾村长一人牵着一只手按了下来。
“婷婷是我们村这些小孩里,为数不多能在镇里读高中的,我对她寄予了厚望。”讲到这里,小女孩侧过头看看村长,又看了看正点头表示认可的昭昭,嘴角不自觉地提了起来,眼睛里酿满了甜蜜的笑意。
“一方面,私心来说,我想让她也多和你学学,开开眼界。另一方面,她在这些娃娃头里也算个小老大,有她带头,很多事情都好推下去,可不要小瞧这些娃娃们的力量。”
昭昭认可地点点头:“当然,我今天要讲的几个点,也是受婷婷启发的。就算您今天不把她留下来,少不得我以后还要找她帮忙呢。”
贾村长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坐姿一下板正起来——
之前灵山村不是没来过这样的“驻村干部”,嘴上说着“群众力量和路线”,实际没有谁能好好听村子里的孩子讲话,没人把所谓的童颜稚语放在心上。
昭昭被三人闪闪发光的眼睛注视着,忍不住有些好笑,连忙把今早打印出来的材料分给他们仨——
她是早料到贾村长会把覃川叫过来的,只是没想到恰巧会碰上婷婷,所以只打印了三份材料。好在自己对这几天的心血足够熟悉,正好可以把她手头给自己留的稿子分给婷婷。
“这几天来,我走访了村子里的所有三十七呼人家,并针对实际上门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记录,发现了三点重要的情况。”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灵山三面环山,是典型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偏偏今年雨水充足,村子里引来灌溉的运河水位也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
“但我们村子里近百分之七十的房子都是普通的砖瓦结构,甚至不乏有用稻草筑房顶的人家,一旦遇到山洪,就是直接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而且百分之八十的房子都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漏雨问题,碰上暴雨天气,对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贾村长面色严肃:“这个问题我也和县里上报过。”她面露难色,“只是我们的问题太棘手太普遍,反而难以解决。”
如果只是个别几座危房,县里或许还能早早进行修。
但当一个村子里绝大多数都是危房时,还不如祈祷今年老天保佑来得容易和轻松。
昭昭补充道:“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是很困难,但假如我们的需求只是为村里建一处应急避难所呢?”
她用铅笔在打印出来的村地图上画了个圈圈,圈出的正是村委会后的那片空地——
“这里地势够高、远离水源,又相对空旷,只要能建起一座两层楼高的避难所,就能在紧急情况下把村民们都疏散到这里,统一等待救援。”
“而且这片区域,平时也能成为我们组织村里集体活动的场所——据我所知,我们目前应该还没有这样的场地——这样的话,平时也不会闲置。”
昭昭俏皮地笑了下,有两根手指比了个小小的手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想上面应该不会拒绝我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
贾村长眼睛一亮:“这样成本可以控制在二十万以内,而且……”
而且见效快、施工容易、几乎不会对村民的日常起居造成影响,几乎是个完美的方案。
她赞叹地拍拍手:“哎,这读过书的人,脑子到底是灵光。”
昭昭笑着岔开话题:“另外,我也根据这几天的检查情况,对村子里的危房进行了简要的划分。黄奶奶、苏大伯和郑婶这几家,是最危险的,恐怕不能再拖延。”
村长当机立断地拍了板:“用村里的钱给他们修,不够我再垫着。”
覃川补充道:“我们村里是有一些集体资金的,主要是供应商集体采购以及集市上的收益,经过村民们的表决是可以投入村镇建设的。”
婷婷也加入进来:“大家都知道他们生活困难,不会有意见的。村里还有会泥瓦功夫的,还能省些工费!”
安排(下)
昭昭引导着听众们将手头的简易版ppt翻到下一页:“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受婷婷启发很大的地方。”
灵山村这两年总共有七个孩子从初中毕业,四女三男,但只有韦婷婷和另一个女孩继续在县里上了高中,其他孩子都辍学在家或进厂打工去了。
“我问了婷婷还有几个还在村里的孩子,大家普遍反映的都是学校的进度太快了,作业和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觉得继续读书也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打工赚钱,还能减轻些家里的负担。”
县里有两所公立的高中,学费和学杂费不贵,家里咬咬牙总能供得起,再不济学校和村里也会有一些补贴。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本来就容易因为家庭条件不如城里的同学而自卑,再叠加上成绩垫底、不受学校和老师重视的隐形压力,往往更容易选择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