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以孝治天下。
此言一出,满宫皆拜,无一不惊。
我流泪,伤口流血。
圣人泣血,口中泣泪。
我与之跪在皇太後脚边,各自执着一方衣袖,各自揽下罪责。
二奴皆说,都是儿臣之错。
杨延吉以一人之力迷惑兴庆宫一双儿女,冯太後恨他,更甚前朝郭贵妃,更比往生的薛太妃……
杨乐人死後,尸身喂狗,随意丢弃,太後不许宫人收骨掩埋。
他所有一切,要麽烧,要麽丢,要麽毁。
皇太後下令,从今往後,太极宫再不许提起杨延吉这麽一个人。
我拔剑自刎,怎会是为杨延吉殉情?
太後当我如同圣人一般,被一不知名的乐人迷了心窍。
要殉情,想殉情,喜爱殉情者,独陛下一人。
我与颜家主母角力拼死,闹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间接让一国之君不顾家国。
若将实话吐出,即便圣人转性不杀我,冯太後也断然不会留我。
事已至此,真心话,我不会说半个字。
我与那杨延吉,从头至尾没有半点情爱,此刻,我的泪,不论真假,必须皆是为他而流。
“奴,原来此意,太後今日教诲,奴此後,必当收敛心性,再不自伤。奴不察,为一卑贱乐人,伤了母後,伤了皇兄,伤了李家,奴再不敢如此糊涂妄为。”
我“狠心”将杨延吉抛之脑後。
圣人也不能再为一乐人寻死殉情,他含泪蹙眉照常恨恨地瞧着我。
眼里万般不甘,心里万般不舍,泪里万般愁怨。
为敬皇太後,圣人含着泪,最後,咬牙不舍,只说了一句,“那乐人,不过是任儿消遣的玩物,儿一时娱乐,岂会真动心动气?儿日後,必定保养身体,改过重来。”
杨延吉,死了便是死了,九五之尊当真要为一个乐人抛下皇位?
自然不会。
圣人为了一个乐人,当真要杀我?
事实不然。
既然不能痛痛快快地死,那我就要舒舒服服地活。
嘴上忘了杨延吉还不够,太後命我二人心里不许留恨,更不许留怨。
我跪于皇太後身前,发愿只说此生不嫁。
圣人一同立誓,他道太极宫此後再无男宠。
皇帝陛下先一步示好,他说,绝不再与我争抢。
我闻言,只说若遇好人物,必当先奉于阿兄品鉴。
冯太後擦去泪,我与圣人相互拭去血泪,拜一拜二拜三拜四,同跪一处,对拜赔罪。
在皇太後的威压之下,圣人大仇不得报,无可奈何,只能含泪饮恨留下我的性命。
冯太後“逼迫”,在李家衆人面前,圣人与我再一次“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