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21世纪不相信爱情的原因 > 第 53 章(第1页)

第 53 章(第1页)

第53章

《窗外》这个沉默的网站,像一颗被遗忘在角落的种子,在互联网喧嚣的夹缝里,悄无声息地生长。访问量缓慢地增加着,从十几个独立IP,到几十个,偶尔会突破一百。依旧没有评论,没有互动,只有後台那条代表“有人路过”的数据曲线,像微弱的心跳,平稳地起伏。

蔺逐生不再每天紧盯数据。他继续上传照片,内容不再局限于城市的边缘,也开始夹杂一些偶然捕捉到的丶微不足道的瞬间——雨後叶片上欲滴未滴的水珠,阳光穿透灰尘在旧书页上投下的光斑,甚至是他和鲍决餐桌上那盘总是做得不太成功的糖醋排骨。这些影像脱离了明确的叙事和沉重的意义,更像是一种私人的丶对生活质感的细微抚摸。

一天,蔺逐生收到一封邮件,来自一个陌生的邮箱地址。邮件很简短,只有两行字:

「《窗外》看了很久。照片里的修车铺老师傅,很像我已经去世的外公。谢谢。」

没有署名。

这封邮件像一颗小石子,在蔺逐生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小的涟漪。它没有改变任何现实困境,却让他感觉到,那些他记录下的丶看似无意义的瞬间,或许在某个未知的角落,与另一个孤独的灵魂,産生了隐秘的共振。

他将这封邮件给鲍决看。鲍决扫了一眼,只是说:“嗯。”

但那天晚上,鲍决罕见地没有钻进书房,而是陪着蔺逐生在客厅看了部没什麽营养的老电影。

与此同时,鲍决那边也迎来了转机,只是这转机带着一丝讽刺的意味。

之前因舆论风波而退缩的几个有官方背景的合作方,在观察到鲍决团队顶住压力丶项目推进扎实且开始显现出切实的社会效益——如优化了部分低效流程,间接保障了底层工人的部分权益——後,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们重新递来了橄榄枝,条件甚至比之前更优厚,但附加了一个不成文的要求——希望鲍决和蔺逐生能“配合”进行一些正面的宣传,展示“科技向善”与“艺术疗愈”相结合的形象,以“消除此前的一些不良影响”。

这像是一种系统的“招安”。它不否定你的价值,甚至愿意给予资源,但前提是,你需要按照它设定的剧本,扮演一个符合主流叙事的丶光鲜的角色。

赵公子很兴奋,觉得这是打破僵局的绝佳机会。他兴冲冲地来找鲍决商量宣传方案。

鲍决听完,沉默了片刻,问:“这是合作的前提吗?”

赵公子愣了一下:“那倒不是明确写进合同的,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嘛。这是双赢啊鲍哥!”

“知道了。”鲍决没有当场表态。

晚上,他和蔺逐生说起这件事。蔺逐生正在给《窗外》上传一组新的照片,是他在一个老旧社区儿童活动中心拍的,孩子们在破旧的设施上玩得笑容灿烂。

“你怎麽想?”蔺逐生问,手指停在触摸板上。

“你觉得呢?”鲍决反问。

蔺逐生看着屏幕上孩子们毫无阴霾的笑脸,又想起那封提到外公的陌生邮件。他忽然觉得,无论是《窗外》的静默,还是可能到来的丶被包装过的“正面宣传”,似乎都隔着一层透明的丶却无法穿透的墙壁。

“我不知道。”他诚实地说,“好像……怎麽选都不太对。”

就在这时,鲍决的父亲再次打来电话。这一次,老人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快。

“小决,我听你妈说,好像有领导又开始重视你们的项目了?这是好事啊!总算走上正轨了!”父亲顿了顿,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个……宣传的时候,注意点影响,有些事……不提也罢,啊?”

父亲的电话,像最後一根稻草,清晰地揭示了系统“招安”背後的逻辑——它希望你成功,但必须是“正确”的成功,是抹去了所有挣扎丶争议和不合时宜棱角的成功。

挂了电话,鲍决和蔺逐生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复杂情绪。有无奈,有讽刺,也有着一丝不肯就此妥协的倔强。

“《窗外》今天,”蔺逐生忽然说,“访问量有一百二十三。”

“嗯。”

“还是没人说话。”

“嗯。”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但不再是令人窒息的沉默,而是一种并肩面对荒谬现实的丶无奈的默契。

几天後,鲍决给了赵公子回复。他接受了合作,但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预设剧本的“正面宣传”。项目的价值,应该由它实际解决的问题和创造的价值来证明,而非靠包装出来的故事。

“风险很大。”赵公子提醒他。

“知道。”鲍决语气平静。

与此同时,蔺逐生拒绝了另一个商业画廊的邀请,对方希望他拿出《荒原》或《铁锈》系列,配合一波“怀旧”和“底层关怀”的营销热点。他继续维护着那个无人问津的《窗外》,上传着那些没有明确商业价值和宏大意义的琐碎影像。

他们仿佛达成了一种共识:不对抗洪流,也不随波逐流。而是在洪流的边缘,找到一块小小的立足之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心意,垒自己的沙袋,点自己的微灯。

星火虽微,终未熄灭。

在这被算法丶资本和宏大叙事统治的世纪,他们选择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内心那一小片,不驯的丶真实的旷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