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四合院十三岁的我被大领导召见 > 第843章 美食交流(第1页)

第843章 美食交流(第1页)

清晨的阳光透过宿舍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

顾从卿洗漱完毕,将叠得整整齐齐的中山装穿上,对着镜子理了理领口。

驻英使馆的办公室在一栋略显陈旧的楼宇里,推门进去时,走廊里已经传来打字机“哒哒”的声响。

负责带他的老同事姓李,是个在英国待了五年的“老人”,见他进来,笑着递过一摞文件夹:“先熟悉下这些,都是近半年英国的政策动态、各部门的对接清单,还有咱们使馆的工作章程。”

顾从卿接过文件夹,指尖触到纸页上略显粗糙的质感,认真点头:“好,我先仔细看看。”

他的办公桌是个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文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似乎也柔和了些。

从英国议会近期的议案,到与使馆有往来的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再到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礼仪细节——比如与英国官员会面时的称呼规范、递交文件时的手势、甚至是餐桌上刀叉的摆放顺序,都一一记录在案。

“有个事儿得提醒你,”李同志端着咖啡过来,压低声音说,“跟当地部门打交道,态度要谦和,但原则不能让。

他们有时候会绕着弯子提些不合规矩的要求,得学会‘软拒绝’,既不伤情面,也守住底线。”

顾从卿在笔记本上记下这点,抬头问道:“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宿舍那边是租的民居,条件是简陋些,”李同志笑了笑,“一栋楼住了五六个同事,共用厨房和卫生间,晚上说话轻点,别影响别人休息。

还有,出门尽量结伴,这边治安不算太好,尤其晚上,别单独往偏僻的地方去。”

中午回宿舍吃饭时,顾从卿才算真正看清住处的模样。

一栋三层小楼被隔成了十几个单间,墙壁有些斑驳,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响。

他的房间不大,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就是全部家当,窗外正对着一片小小的草坪,几只鸽子在上面悠闲地踱步。

同事们陆续回来做饭,厨房里顿时热闹起来。

有人用简易电炉煮面条,有人热着从国内带来的罐头,说笑声混着饭菜香飘出来,倒有了几分像四合院厨房的暖意。

“从卿,过来尝尝我这腌菜,家里寄来的。”隔壁屋的同志端着个小坛子递过来,“就着面条吃,能解解乡愁。”

顾从卿接过来,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熟悉的咸香瞬间漫开。

他忽然觉得,环境简陋些没关系,只要身边有并肩作战的同事,心里装着要做的事,再陌生的地方,也能慢慢变成“熟悉的战场”。

下午整理资料时,他看到一份关于中英文化交流的草案,指尖在“举办中英文化交流”那条上停了停——或许,这是个让更多英国人了解中国的好机会。

他拿出钢笔,在旁边认真写下自己的想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顾从卿知道,在英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无数的资料要啃,无数的细节要注意,但他心里踏实——就像当初在外交部入职时那样,一步一步走稳了,总能把事情做好。

提到举办中英文化交流展,顾从卿心里早有了个清晰的念头,说起来也简单——民以食为天。

他总觉得,吃食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不管肤色、国籍如何,没人能抗拒美味的诱惑,更没人会对没见过的新奇食物不好奇。

就像神农尝百草,最初不也带着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吗?

再者说,眼下国家经济还不宽裕,若是想办什么大型展览、工艺展或是古董展,一来缺资源,二来耗成本,实在不现实。

倒不如从吃食入手,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美食交流活动。

他琢磨着,可以教大家做些中国传统吃食,再根据当地的口味做些简单改良,既保留特色,又能让外国朋友更容易接受。

比如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从擀皮到调馅,手把手地教,看面团在手里变成一个个圆鼓鼓的“元宝”。

再比如演示刀削面,看面片像飞雨一样落入锅中,光是那手艺就足够吸引人。

这些活动带着点趣味性,大家边做边聊,不知不觉就能拉近距离。

除此之外,还能摆上套茶具,让大家体验中式茶艺。

看茶叶在热水里舒展,闻着袅袅升起的茶香,再学几招品茶的讲究,从舌尖到心间,慢慢感受东方文化的韵味。

说不定还能加些小吃试吃,像糖葫芦、驴打滚之类的,让酸甜软糯的滋味在舌尖炸开,留下对中国味道的鲜活记忆。

在顾从卿看来,这样的交流展,不用铺张,却能让文化顺着食物的香气渗进心里。

顾从卿把想法写在草稿纸上,笔尖在“美食交流”四个字上圈了又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