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逸霄歌曲 > 第615集 苏绣线的温度(第1页)

第615集 苏绣线的温度(第1页)

线语

温如霜的指尖在风痕的操作面板上悬了三秒,最终还是按下了“暂停采集”。实验室的冷光落在她白大褂的袖口,映得屏幕上那串“苏绣线柔软度”的数字有些刺眼——这是风痕第七次模拟李师傅捋线的数据,可无论算法怎么调整,那虚拟绣线总像少了点什么。

门轴“吱呀”一声轻响,带着江南水汽的风裹着一缕墨香飘进来。李师傅拎着个紫檀木盒子站在门口,蓝布衫的衣角还沾着点巷口老槐树的花瓣。“小温啊,来早了。”他把盒子放在实验台上,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昨儿夜里又把线捋了遍,老规矩,百遍打底,沾了人气才肯听话。”

温如霜赶紧迎上去。这是她第三次见李师傅,这位苏绣市级传承人总带着股旧时光的温润,连说话的语调都像浸过温水的棉线,软和却有劲儿。紫檀木盒子一打开,温如霜还是忍不住“呀”了一声——红的线团挤在角落,艳得像正月里姑娘家涂的胭脂,蹭在指尖能染开一层薄红;绿线铺在中间,是刚抽芽的春水色,对着光看,线芯里还藏着极细的银毫;最惹眼的是那卷淡金线,绕在竹轴上,阳光从百叶窗漏进来,落在线上,竟漫出一层细碎的光,像把星星揉进了线里。

“这是老宅子后园那棵金桂落的蕊,掺在蚕丝里纺的。”李师傅拿起淡金线,指尖轻轻捻了捻,线在他掌心打了个软弯,“当年我师父说,苏绣的线是有脾气的,新线刚纺出来,带着蚕茧的硬气,得用手捋,一遍一遍,让它记住人的温度。你看——”他把线递到温如霜面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线尾,慢慢往下捋,动作慢得像在数时光,“百遍之后,线就软了,绣出来的花,瓣尖才会有活气。”

温如霜接过线,指尖刚碰到,就觉出不一样来。比她之前在绣品店买的苏绣线软得多,还带着点余温,像是刚从李师傅手里暖透的。她学着李师傅的样子,轻轻捋了捋,线在指间滑过,竟没有一点滞涩感,反而像水流过掌心,软得能绕指。

“风痕,启动实时采集。”温如霜对着空气说。

墙角的银色圆柱立刻亮起柔和的光,顶端的传感器缓缓转向实验台,细密的光点落在李师傅的手上。屏幕上的数据飞快跳动:捋线力度on,频率次秒,线体温度c……风痕的机械音很轻,却带着精准的冷感:“检测到苏绣线养护特征,已建立‘材质记忆库’子项,命名‘苏绣线养护度’,当前数据录入中。”

李师傅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眼里闪过点好奇,又有点疑惑:“这机器,能记住我捋线的法子?”

“能。”温如霜点头,调出虚拟工坊的界面,屏幕上立刻出现一卷和李师傅手里一模一样的淡金线,“等会儿您试绣的时候,风痕会模拟您捋线的力度和温度,让虚拟线也有‘人气’。”

李师傅没说话,从紫檀木盒子里拿出个锦缎册子,翻开。里面夹着块巴掌大的苏绣样本,绣的是缠枝莲。藤蔓绕着花茎,盘出婉转的弧度,花瓣从边缘的浅粉慢慢晕到中间的深粉,像被晨露浸过,连纹路都透着润气;最中间的花心,用的正是那淡金线,细得像丝,却绣出了花蕊的层次感,对着光看,竟像真的有花粉在闪。

“绣缠枝莲,讲究‘三浅两深’。”李师傅用指尖点了点花瓣边缘,“最外层的瓣,得用浅粉线,针脚要疏,像姑娘家描眉,轻一点,才显灵动;中间的瓣,用深粉线,针脚要密,这样花才立得起来;花心就用这淡金线,针脚要细,得一根线劈成三股来绣,才能绣出花蕊的细劲儿。”他顿了顿,又指了指藤蔓,“藤蔓的绿,也得渐变,深绿绣茎,浅绿绣叶,叶尖要留白,像刚冒出来的芽,还带着点嫩气。”

风痕的传感器一直在动,屏幕上的虚拟样本很快就和李师傅手里的一模一样。接着,一个配色盘弹了出来,浅粉、深粉、淡金、深绿、浅绿五个色卡整整齐齐排着,每个色卡下面都标着小字:浅粉(花瓣边缘,针脚疏,密度o针平方厘米);深粉(花瓣中部,针脚密,密度o针平方厘米);淡金(花心,针脚细,线径o)……

“可以试试了。”温如霜把虚拟绣绷调到李师傅面前的屏幕上,“您用手指在屏幕上绣,风痕会模拟绣线的触感,还能根据您的针脚调整线的柔软度。”

李师傅有点紧张,指尖在屏幕上方悬了会儿,才轻轻点下去。指尖刚碰到屏幕,就“咦”了一声——明明是冷的玻璃,却像碰到了真的绣线,软乎乎的,还带着点弹性。他试着绣了第一针,浅粉线顺着他的指尖在虚拟绷上落下,针脚疏疏的,像他年轻时在真绷上绣的那样。

绣到第五针时,李师傅的动作慢了下来,眉头却慢慢舒展开。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指尖,又看了看屏幕:“这线……软了。”

温如霜立刻看向数据面板——虚拟绣线的柔软度从升到了,还在慢慢涨。“风痕在模拟您捋线的效果,每绣一针,就相当于给线捋了一遍,绣的次数越多,线越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师傅眼睛亮了,手下的动作也快了些。淡粉线的花瓣边缘慢慢成形,深粉线的中部跟上,针脚密了些,却绣得整齐;到了花心,他的指尖放得更轻,淡金线细得像丝,一针一针绣进去。绣到第十针时,他突然停了手,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摸了摸,脸上露出笑:“就是这个感觉!当年我学绣,师父让我先捋三个月的线,每天从天亮捋到天黑,手上磨出了茧子,线才肯听话。你看现在这虚拟线,软得跟我捋过百遍的真线一样,润得很。”

温如霜凑过去看,屏幕上的缠枝莲已经有了雏形,花瓣的渐变自然得像真花,花心的淡金线闪着光,竟真的有了李师傅说的“活气”。风痕的机械音适时响起:“检测到用户绣制反馈,已触‘苏绣针脚反馈’功能开,当前进入调试模式。”

当天下午,风痕的新功能就上线了。小陆是第一个试的,她是团队里最年轻的工程师,之前连针都没拿过,对着虚拟绣绷犯了难。“浅粉线绣边缘,针脚疏……”她念叨着,指尖在屏幕上点下去,刚绣了两针,屏幕突然轻轻震了一下,像有人用手指敲了敲她的手背,接着弹出一行小字:“李师傅说,花瓣边缘的针脚要‘飘’一点,太密了就像被雨水打蔫啦~”

小陆吓了一跳,又忍不住笑。她调整了针脚密度,再绣时,屏幕没震,反而看到虚拟花瓣轻轻颤了颤,像窗外的风吹过,瓣尖晃了晃,连带着藤蔓也动了动。“哇,这也太像了吧!”她兴奋地喊,“霜姐,你快看!”

温如霜走过来,正好看到小陆绣花心——她手一抖,淡金线绣到了花瓣边缘。屏幕立刻震了一下,小字又弹出来:“李师傅说,淡金线是花心的魂,可不能跑错地方哦~”

“风痕把李师傅的话录进去了,”温如霜解释,“用户绣错时,不仅震动提醒,还会用李师傅的语气给出建议,这样更有代入感。”

小陆点点头,赶紧把错针拆了,重新绣花心。这次她学得认真,指尖放得很轻,淡金线细得刚好,绣出来的花心竟有了点李师傅样本上的样子。“原来苏绣这么难,”她感慨,“光一个花心,就得注意这么多。”

“难的还在后面。”温如霜笑着说,“李师傅说,下次要教我们绣‘虚实针’,那才是苏绣的精髓。”

可没等李师傅来,麻烦就先来了。

周五的团队会上,运营总监张凯把一份数据报告拍在桌上,眉头皱得很紧:“风痕上线苏绣功能快一周了,用户活跃度只有,留存率更低,才。花了这么多资源做非遗功能,就这效果?”

会议室里静下来,没人说话。温如霜看着报告上的数字,指尖轻轻攥了攥——她知道数据不好看,但没想到这么差。

“不是我说,”张凯继续说,“现在的用户都喜欢快节奏的东西,谁会耐着性子学苏绣?还得一针一针绣,太麻烦了。我看,不如把苏绣功能砍了,把资源投入到游戏化模块,比如加个‘绣品闯关’,赢了给奖励,这样用户才会来。”

“不行。”温如霜立刻反驳,“苏绣不是游戏,不能为了活跃度丢了本质。李师傅花了三个月教我们捋线、配色,风痕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他几十年的手艺,怎么能说砍就砍?”

“可数据摆在这,”张凯指了指报告,“用户不买账,再精良有什么用?公司要的是盈利,不是做慈善。”

“我觉得可以再试试。”小陆突然开口,“昨天我把风痕的苏绣功能给我表妹了,她是学设计的,说配色盘很有用,还问能不能加更多传统纹样。还有,我妈看到我绣的缠枝莲,说想学着绣给我外婆做手帕,只是觉得现在的教程太简单,不知道怎么下手。”

温如霜眼睛一亮:“你是说,用户不是不喜欢,是需要更细致的引导?”

“对!”小陆点头,“比如李师傅说的‘虚实针’,我们现在只做了针脚密度提醒,但用户不知道怎么绣才是‘虚实’,如果能有李师傅的实时演示,比如视频教程,或者风痕模拟他的绣制动作,用户应该会更愿意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