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皱了皱眉:“加教程又要投入资源,万一还是不行呢?”
“我去请李师傅来做演示,”温如霜立刻说,“不需要额外成本,我跟他沟通。如果两周后数据还没起色,我同意砍掉苏绣功能。”
张凯看了她一会儿,最终点了头:“行,就给你两周时间。”
散会后,温如霜立刻给李师傅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李师傅的声音很温和:“小温啊,没问题。正好我这几天整理出了些老样本,有‘虚实针’的绣法,还有我师父当年教我的笔记,都能给你们用。”
挂了电话,温如霜松了口气。她走到实验室,风痕的屏幕还亮着,上面停留在那朵没绣完的缠枝莲。她伸出指尖,轻轻捋了捋虚拟线,线还是软乎乎的,带着李师傅手心的温度。“风痕,”她轻声说,“我们得让更多人看到苏绣的美,不能让它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痕的传感器闪了闪,机械音很轻:“收到指令,已准备好采集‘虚实针’数据,等待李师傅到来。”
三天后,李师傅带着一个旧布包来了。布包上绣着朵小小的荷花,针脚很细,是旧样式。“这是我师父给我的,”李师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各种针脚的示意图,还有手写的笔记,“‘虚实针’难在‘虚’,针脚要半露半藏,像雾裹着花,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
他拿出一块绣了一半的缠枝莲,上面的藤蔓用的就是虚实针。温如霜凑过去看,才现藤蔓的针脚很特别——有的针脚露在外面,有的只露出一点线头,连在一起,竟真的像雾绕着藤蔓,有了层次感。“怎么才能绣出这种效果?”温如霜问。
“你看。”李师傅拿起针,穿了根深绿线,在布上绣起来。他的手指很稳,针从布底穿上来,只露出一小段线,接着又往下扎,再穿上来时,线尾和之前的线头轻轻搭在一起,没有重叠,却连得很自然。“绣的时候,针要‘飘’,力度要轻,扎下去的位置要偏一点,这样线尾才会藏住。”
风痕的传感器一直在工作,高相机拍下了李师傅每一个动作,从拿针的姿势到手指的力度,再到针脚的位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屏幕上,虚拟针跟着李师傅的动作动起来,深绿线在虚拟绷上落下,针脚半露半藏,竟和李师傅手里的真线一模一样。
“太神奇了!”小陆忍不住感叹,“风痕连您手指的弧度都记住了!”
李师傅看着屏幕,眼里满是惊讶:“这机器,比我当年的徒弟学得还快。我当年学‘虚实针’,绣坏了二十多块布,师父才说我有点样子。”
“我们可以把您的绣制过程做成动态教程,”温如霜说,“用户学的时候,风痕可以慢放您的动作,还能实时纠正他们的针脚,就像您在旁边教一样。”
李师傅点点头,又从布包里拿出个小本子,翻开,里面夹着根淡金线,线尾已经有些磨损。“这是我师父绣最后一幅缠枝莲时用的线,”他的声音轻了些,“她走之前说,苏绣的手艺,得靠人传,也得靠心传。线要养,手艺也要养,不能让它冷了。”
温如霜接过本子,指尖碰到那根淡金线,还是软的,像是还带着李师傅师父的温度。她突然明白,风痕要记录的不只是数据,还有这些藏在线里的故事,这些才是苏绣的魂。
接下来的两周,团队忙着给风痕加动态教程和实时纠正功能。李师傅每天都来,有时候教他们辨线,有时候讲过去的故事——比如他年轻时跟着师父去苏州绣娘家里交流,看到满屋子的苏绣样本,红的花、绿的叶,都绣得活灵活现;比如他第一次独立绣完一幅缠枝莲,师父哭了,说他终于把线的“脾气”摸透了。
小陆听得入迷,也跟着学绣。一开始,她总把虚实针绣得太实,屏幕震动提醒,李师傅就过来教她:“针要轻,像摸蝴蝶的翅膀,不能用劲。”慢慢的,她绣的藤蔓也有了雾裹着的感觉,连温如霜都夸她进步快。
两周后,风痕的苏绣功能更新上线,加了“李师傅课堂”模块,里面有动态教程、针脚纠正,还有李师傅讲的苏绣故事。上线第一天,用户活跃度就涨到了,留存率也到了。
张凯看着数据,有点惊讶:“没想到真的起来了。”
“不是我们做得好,是苏绣本身就美,”温如霜说,“我们只是用科技,把它的美展示给更多人看。”
那天下午,李师傅又来了。温如霜给他看用户的反馈——有人说跟着教程绣会了缠枝莲,要绣给奶奶当生日礼物;有人说第一次知道苏绣的线要捋百遍,觉得很神奇;还有个小姑娘说,以后想当苏绣传承人,要把李师傅的手艺学下去。
李师傅看着屏幕,眼里闪着光,手指轻轻摸了摸屏幕上的虚拟缠枝莲:“好,好啊。以前我总担心,这手艺传到我这儿就断了,现在看来,不会了。”
他从包里拿出个锦盒,递给温如霜:“这是我绣的缠枝莲手帕,给你。上面的线,我捋了三百遍,沾够了人气。”
温如霜接过锦盒,打开,里面的手帕上绣着一朵缠枝莲,花瓣的渐变自然,花心的淡金线闪着光,藤蔓用的是虚实针,像雾绕着花。她拿起手帕,指尖碰到线,软乎乎的,还带着点余温——是李师傅的温度,也是苏绣的温度。
风痕的传感器轻轻转过来,拍下了这一幕。屏幕上,虚拟手帕和真手帕重叠在一起,淡金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把星星揉进了线里。
“风痕,”温如霜轻声说,“把这个场景加入‘材质记忆库’,命名‘线的温度’。”
风痕的机械音很轻,却带着点温柔:“收到指令,‘线的温度’已录入,苏绣技艺库更新完成。”
李师傅看着屏幕,笑了。他伸出指尖,轻轻捋了捋虚拟线,线在他掌心打了个软弯,像真的线一样。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他的蓝布衫上,也落在屏幕上的缠枝莲上,瓣尖轻轻颤动,像风吹过,带着苏绣的活气,也带着传承的温度。
小陆走过来,手里拿着刚绣好的虚拟缠枝莲,笑着说:“李师傅,您看我绣的,是不是有您说的‘活气’了?”
李师傅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有了,有了。以后啊,这手艺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传下去了。”
温如霜看着他们,又看了看屏幕上的虚拟缠枝莲,突然觉得,科技和非遗从来不是对立的。风痕的传感器记录的不只是数据,还有李师傅的手艺,小陆的热爱,还有那些藏在线里的故事。这些东西,会跟着风痕,传到更多人手里,让苏绣的线,永远带着人气,永远活着。
窗外的老槐树又落下一片花瓣,飘进实验室,落在紫檀木盒子上。盒子里的苏绣线还在闪着光,红的像胭脂,绿的像春水,淡金的像星星——那是苏绣的颜色,也是时光的颜色,更是传承的颜色。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dududu逸霄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