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作者石门之客 >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你和阎王长一个样(第3页)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你和阎王长一个样(第3页)

“陛下难道想说,先太子回臣一个拱手礼,是将臣当作了朋友了吗?”

瞿阳呵呵地大笑了几声,“这样的话,天下君臣,凡是有礼有节的,都是朋友,华胥之国,大同之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原来就在我朝土地之上啊。”

他笑得越发响亮,连着手腕上的镣铐都振振地响着,清脆地叩在了耳杯上。

萧珣也笑了,弯着眼眸看向他,悠悠然道:

“华胥之国,无君无臣,大同之世,垂而拱手。那样子,哪还有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顾命大臣施展的馀地?岂不可惜了?”

萧珣说着,拂袍起身,“毕竟,大司马受了先帝临终托孤後,做了那麽多的事。”

他边说,边在这陋室中缓慢踱步,细数:

“学舍遍布郡县,使得幼有所学。推察举之制。平民亦可入朝堂,着官袍。重农事,抑商贾,减酷吏,藏富于民。”

瞿阳忽然眼光一凛,双手捏紧了杯盏,茶水轻晃。

“前些日子,朕去了一趟淮阳。那里的郡国学舍,俨然有序,建得很好。七八岁的孩童,都会唱,‘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②”

萧珣停下脚步,叹道,“好听,好听极了。大司马也应当听一听的,几十个孩童一起唱,那可真是,鹤鸣于九臯,声闻于天③。”

他唇角挽着笑,正立在了那扇窄窗之下,光影绰绰。

“萧珩,在天之灵,一定也听得见吧。”

颀长的身影,遮了唯一的光亮,沉沉覆在瞿阳的肩背上。

把那本就佝偻的身形,压得更弯了些。

瞿阳握着茶盏的手上,溅上了不少青色的茶水。

“这些都是陛下的凭空猜测。陛下凭什麽说,萧珩的那些施政想法,与我有关?或者说,我之所为,是承了萧珩的遗志?我为社稷,多年劳苦,凭什麽是归功于萧珩?真是笑话。天大的笑话。”

瞿阳咬着牙道,“太学,郡国学,早在先帝在时,已经在推行。察举之制,亦是郡国之内,举孝廉的衍进,这在太祖开国之际,选贤举能,就有了先例……”

“是啊。无凭无据。这些为政举措,不过都是巧合罢了。”

萧珣很干脆地点头认下,“如你所说,郡国学,在先帝朝时,正朔二年,太子监国,就开始推行,至天狩元年,十三年之内,学舍于司隶丶豫丶兖丶青丶益州等地已经建了五十九所,到了天狩四年,仍是五十九所。

“为什麽不再建了?

“哦,天狩元年,先帝决意征伐大宛,发兵八万,筹钱丶粮草十万万。带兵的人,陛下本意指你,可惜,当时的瞿将军旧伤复发,无法披甲上阵,只能由瞿大司马的门生,执金吾赵彦,取而代之。最後花了将近十个月,以我军死了一万两千人,伤者逾两万的代价,斩获了斩首虏三万馀级,将陇西的边境往西推了五十里。

“天狩三年,先帝欲在昆明池上演练水军,要先修百馀楼船,高十馀丈,意在对付南越百夷。诏书还没下呢,越地先征了匠人千馀陆续到了长安,先造了一艘楼船——或者说,半艘,因为,还未修成,长安城内就起了战事,造船的大业,只能搁置了。

“这半艘船呢,如今还在昆明池上,当然,变成了三层的游船,正是,鹤鸣舟。”

萧珣慢条斯理,脚步落在诏狱的泥沙地上,沙沙轻响,“说实话,朕小时候登舟游湖,还不解,这麽大的一艘船,为何非要以舟命名?知道了前因,就不难理解,不足为奇了。”

他负手摇头,嘲讽似的一笑,“是,半艘船嘛。”

瞿阳眉头深锁,呼吸渐渐粗重。

“朕说错了吗?”萧珣停下脚步,倏然问,他拉长了声调,轻叹,“都是旧日太史官的记载,天狩三年的这些奏疏与拟诏,不曾来得及公之于世,很多都在天狩三年太子谋逆的旧案之後,被先帝下令,一把火烧了。剩下的书卷在石渠阁中搁着,压在箱底,都快腐了,一些字都辨不清。看得伤眼。”

他作势,揉了揉太阳xue,“若是朕记错了,或是说错了,劳烦大司马指正。”

“那又怎麽样?”瞿阳哑着声,牙齿战战,“陛下所言,全为猜测,与莫须有之罪,有何区别?”

萧珣睨着瞿阳,须臾,唇角重新衔了笑,“大司马自然不愿认下。不过,我从大司马这儿,已经得到答案了。”

“什麽?”瞿阳不可置信地擡头,对上了他的目光。

“有时候,对外人,对敌人,对那些远的东西,谨慎了一辈子,反倒忽视了近处,那其实也会伤了人。最易伤人。”

“是,瞿清川吗,是他!……”

镣铐撞上耳杯,“咚”地撞出了玉碎之声。

-----------------------

作者有话说:①《礼记·月令》

②《诗经·小雅·信南山》:意为: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蒙蒙,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③《诗经·小雅·鹤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