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一月的跋涉,穿越数省之地,刘恒与钟见离二人,终是依照字条上所写的详细地址,将罗氏夫妇的遗体,安然送达至广东梅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客家村落。
村口早有罗家族人翘以盼,见到那两道戴着斗笠、风尘仆仆的身影,以及身后那两位安静矗立、额贴黄符的“亲人”时,悲声顿时大作。一位被搀扶着、白苍苍的老妪——罗永昌的母亲,颤巍巍地扑上前,未语泪先流,干枯的手掌隔着空气,一遍遍抚摸着儿子、儿媳冰冷僵硬的面颊,呜咽声撕心裂肺。年幼的子女被族人牵着,尚不完全明白生死之意,只是被这悲伤的气氛感染,吓得哇哇大哭。
赵秉谦早已提前电报回来,族人们虽悲痛难抑,但在族长的指挥下,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遗体被小心移入早已备好的棺木,灵堂迅布置起来,香烛纸钱的气息弥漫开来,压过了山间清晨的薄雾。
按规矩,需在灵堂停灵一夜,让亲人最后告别,翌日清晨再行下葬。
是夜,月凉如水。灵堂内白烛高烧,映照着两具黑漆棺木。族中至亲皆披麻戴孝,跪坐守灵,低低的啜泣声不绝于耳。
钟见离换上了一件稍新的道袍,神色庄重。对主事的族长和那位悲恸的老母亲道:“老夫人,诸位亲眷,亡者魂灵一路受引魂铃牵引,虽归故土,然阴阳两隔,思绪混沌,难辨亲疏。贫道可略施小术,点燃‘引魂灯’,暂通幽明,令其能与至亲再做片刻意念交汇,诉说未尽之言,亦听得亲眷哀思,如此,方可了无牵挂,安心往生。只是此法不可久持,且需至亲血脉之心念呼唤,方能感应。”
老母亲闻言,浑浊的眼中顿时爆出急切的光芒,连连点头:“好!好!请道长施法!让我…让我再跟我儿、儿媳说句话…”
钟见离颔,示意刘恒将那只一路以来从未熄灭过的“长明灯”捧至棺前。他指着那如豆般却顽强燃烧的灯焰,对周围好奇又敬畏的族人解释道:“此灯名曰‘长明灯’,亦称‘魂灯’。灯油以特殊秘法炼制,灯芯乃浸过朱砂的苎麻。一路行来,灯焰不息,则意味着亡者残存于世的一缕主魂未散,始终受灯光指引,不致迷失于茫茫幽冥,方能跟随我等千里返乡。此刻,便以此灯为基,构筑短暂桥梁。”
说罢,他手掐法诀,口中念念有词,指尖凝聚一点微光,轻轻点入灯焰之中。
嗡!
那原本平稳的灯焰猛地蹿高寸许,颜色变得愈幽蓝,光芒却不刺眼,反而柔和地洒向两口棺木,将其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晕之中。
“老夫人,请您上前,手抚棺木,心中默念你想对他们说的话,或轻声呼唤亦可。”钟见离指引道。
老母亲在族人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前,枯瘦的双手紧紧按住儿子的棺木,老泪纵横,嘴唇哆嗦着,无声默念,时而又有压抑不住的呜咽和低语漏出:“昌儿…我的儿啊…你怎忍心丢下娘先走了啊…你睁开眼看看娘啊…”
奇妙的是,在她深情的呼唤中,那盏长明灯的幽蓝火焰开始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着什么。紧接着,旁边一位一直强忍悲痛的妇人突然浑身一颤,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向棺木,喃喃道:“阿娟…是阿娟…她…她说她舍不得娃,舍不得娘…让我们好好照顾…”
又有一位中年汉子红着眼圈,低呼道:“永昌哥…他…他说商号库房西角地砖下…藏着…藏着些要紧东西…”
一时间,灵堂内低语与啜泣交织,夹杂着些许恍然与更深的悲恸。那幽蓝的灯光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便缓缓恢复如常。
钟见离适时撤去法诀,脸色略显苍白,显然消耗不小。他对众人道:“桥梁已闭,亡者心意已通,可安心矣。明日吉时下葬,魂归故里,入土为安,便是圆满。”
老母亲仿佛耗尽了一生力气,瘫软在族人怀中,但脸上的悲痛中却奇异地多了一丝了然的慰藉,她对着钟见离和刘恒的方向,艰难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翌日清晨,葬礼顺利进行。两具棺木沉入修缮一新的家族墓穴中,黄土掩埋,鞭炮声中,纸钱如雪纷飞。罗家上下对钟见离和刘恒千恩万谢,奉上的酬劳远比约定丰厚。钟见离只取了应得之数,将多余部分坚决退还,更令罗家族人敬重不已。
事了拂衣去。两人并未多留,谢绝了宴饮招待,当日便告辞离开。
归程不必再循原路,度自是快上许多。但连日奔波,精神紧绷,一旦松懈下来,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尤其是钟见离,几乎是靠着意志力在强撑。
数日后,两人途经一处热闹的圩镇时,已是傍晚时分,人烟稠密,叫卖声不绝于耳。
刘恒倒是依旧精神奕奕,但见钟见离满脸倦色,便提议道:“在此歇息一晚吧,明日再赶路。”
钟见离求之不得,连忙点头。
寻了间干净的客栈安置好,两人便出来寻找吃食。钟见离自然是寻那粥粉面饭的铺子,而刘恒则习惯性地想去找些水产河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走着,一股浓郁奇特的香味忽然飘入刘恒鼻中。那是一种混合了米粥醇厚、胡椒辛辣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鲜甜铁锈气的味道。这味道竟让他那死寂的肠胃,罕见地、极其微弱地蠕动了一下!
刘恒脚步一顿,绿眸中闪过一丝惊异。自他变为僵尸以来,除了鲜血,从未有任何食物能引起他身体的半分兴趣,唯有强烈的排斥。这股香味却…
他循着味道望去,只见街边一个简陋的宵夜摊上,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粥熬得咕嘟冒泡,色泽深沉,老板正将一大碗暗红色的、似乎是凝固了的液体块状物倒入锅中快搅散,那独特的香味正是从此处散出来。旁边的招牌上写着三个大字:猪红粥。
刘恒心中一动,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
“老板,来两碗…猪红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迟疑和期待。
“好嘞!客人稍等!”老板手脚麻利地盛粥,撒上葱花、姜丝、胡椒粉,最后滴上几滴香油。
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猪红粥放在了刘恒面前。暗红色的猪血块在浓稠的米粥中若隐若现,葱花翠绿,引人食欲。
他拿起勺子,舀起一勺吹了吹,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
粥的温度恰到好处,米粒早已熬化,入口顺滑。猪血块极其鲜嫩,带着独特的香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腥甜,但在胡椒和姜丝的完美调和下,转化为一种令人愉悦的风味。更重要的是——吞下去之后,腹中并无往常那种翻江倒海的排斥感!反而泛起一股极其微弱的、却是真实存在的暖意和满足感,虽然远不如吸食鲜血带来的饱腹感强烈,却真切地安抚了那隐隐作祟的饥饿感!
刘恒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他又连吃了几大口,细细体会。没错!虽然效力微弱,但这猪血制成的粥,他的身体竟然能够接受!并且不会引起腹泻!
“哈哈!”刘恒忍不住低笑出声,引得旁边几桌食客纷纷侧目。他也顾不上理会,三下五除二将一大碗猪红粥吃得干干净净,连碗边都刮了一遍。
放下碗,他长吁一口气,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喜悦。困扰他许久的“吃饭”问题,竟然在此刻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虽然只是粥,但至少可以在人前进食了,而且不用每次都拉肚子。
“师弟,”刘恒心情大好,对着仍在愣的钟见离笑道,“这粥甚好!今日开销,算我的!”
钟见离看着刘恒那自内心的笑容,虽然不明所以,但也跟着傻笑起来,只觉得此行虽累,但能见刘恒如此开怀,倒也是件好事。
喜欢僵尸闻道请大家收藏:dududu僵尸闻道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