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诞生以来,她还从未离开过泉山呢。
“我怎么会骗你?”
“咦?老爷——那我们到时候要去哪儿呀?”
见许林语气认真,渊灵更加好奇。
“去人间,见一位圣贤。”
鲁国,驺城以北。
一座占地广阔的书院中。
一个男孩手捧书卷,坐在院墙边的高处。
他长相独特——满头白,眉宽目阔,双耳很大。
乍一看不像小孩,倒像是位老人。
他姓李,名聃。
因为天生面容苍老,私塾里的其他孩子都叫他“老聃”。
此刻,李聃手里拿着竹简,目光却望向天空。
看起来像是在呆,其实并非如此。
他的眼中流露出思考与智慧的光芒,完全不像一个九岁的孩子。
然而——
“老聃!”
一声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
那是同在私塾读书的一个少年,背着行囊,似乎要回家。
“伯夏先生现在有空了。”
他对老聃说道。
“好。”
老聃点点头,语气平静,举止从容,仿佛一位年长者般稳重。
“……”
那个同学看到这情景,脸上毫无意外之色。
说完后,他转身离开。
老聃则不急不缓地走向书院内院,在一扇门前停下,轻轻敲门。
“先生。”
他低声唤道。
“进来吧。”
听到回应,他才推门而入。
屋中坐着一位真正的长者。
那人满头白,气质非凡,绝非邹城这种小地方的人该有的样子。
但一见到老聃走进来,老人不禁心中叹息。
他叫伯夏,原本是鲁国的大夫。
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曾是着名的贤士。
当年庆父作乱时,他直言批评这是逆天之举。
因此被罢免官职,贬到邹城。
之后,他在那里开了一所书院。
以他的学问,教学生启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老聃,无疑是他教学生涯中最特别的学生。
伯夏心里明白,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自从进入书院以来,老聃几乎每天都会来找他请教问题。
起初,伯夏还能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