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衙役匆匆入内禀报:“大人,门外有上百百姓联名为楚骁请愿,还有许多贫民代表请求作证。”
赵知府皱眉,心知此事已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更关系到民心向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沉吟片刻,道:“此案牵涉甚广,需细细审理。楚骁,本官暂不羁押你,但不得离开永宁城,随时听候传唤。退堂!”
走出衙门,楚骁被等候的百姓团团围住。
大家七嘴八舌地表达支持,还有人送来食物和衣物,生怕他在狱中受苦。
得知他未被羁押,众人才松了口气。
回到家中,楚骁陷入沉思。他意识到,单纯的技术推广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变革作为支撑。否则,再好技术也难逃被旧势力反扑的命运。
“少爷,接下来该怎么办?”忠伯担忧地问。
楚骁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防守。
忠伯,帮我请李大夫和几位贫民代表过来,我有要事相商。”
当晚,楚骁的小院中聚集了十多位贫民区代表和李大夫。
油灯下,众人面色凝重。
“楚先生,知府大人虽然没有羁押您,但这案子还没完啊。”一位老农担忧地说。
楚骁点头:“我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诸位,我想请你们帮我做两件事。”
“楚先生请讲,只要能帮到您,我们什么都愿意做!”众人异口同声。
“第一,请详细记录使用沼气技术后,生活生了哪些变化,节省了多少燃料费用。
第二,记录自制食盐后,节省了多少开支。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
李大夫捻须赞同:“不错,知府大人是务实之人,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持,比空口白话更有说服力。”
楚骁继续道:“此外,我还需要几位代表,在下次升堂时作证,讲述你们过去因燃料和食盐昂贵而遭受的苦难。”
众人纷纷应允,立即开始分工合作。
楚骁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由使用者来证明。
与此同时,盐商们并未坐以待毙。
在永宁城最大的酒楼“醉仙楼”雅间内,几位盐商巨头正在密谋。
“赵知府态度暧昧,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一个干瘦的盐商沉声道。
“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楚骁这个祸害!”另一个满脸横肉的盐商拍桌道。
“怎么解决?现在他有一帮穷鬼护着,动不得。”有人反问。
这时,雅间门被推开,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盐商们见状,纷纷起身相迎。
“刘主簿,您可算来了!”
“快快请坐!”
来人是知府衙门的主簿刘文远,掌管文书档案,虽官职不高,但深得赵知府信任,且与盐商关系密切。
刘主簿落座后,压低声音:“赵知府确实犹豫不决,既怕引起民愤,又担心盐税问题。但我们还有机会。”
“什么机会?”盐商们迫不及待地问。
刘主簿阴险一笑:“楚骁不是还有个布庄吗?我们可以从这里下手”
三日后,楚骁正在指导贫民区百姓建设第二个沼气池,突然见忠伯气喘吁吁地跑来。
“少爷,不好了!布庄出事了!”忠伯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官府来人,说我们贩卖违禁布料,把布庄查封了!”
楚骁心中一沉。楚家布庄是父母留下的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是主要经济来源。这显然是盐商们的报复。
赶到布庄时,只见大门已被贴上封条,几名衙役守在门口。
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楚家布庄一向守法经营,怎么会贩卖违禁布料?”
“肯定是有人陷害!”
“看来是因为楚先生公开了制盐法,得罪了盐商”
楚骁冷静地观察现场,然后走向为的衙役:“差爷,请问布庄因何被封?违禁布料指的是什么?”
那衙役面无表情:“奉命行事,具体原因不便透露。若有疑问,可去衙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