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骁心知这是盐商们通过官府关系搞的鬼,目的就是给他施加压力,让他停止技术推广。
回到家中,楚骁沉思良久。忠伯在一旁焦急万分:“少爷,布庄被封,我们的生计怎么办?那些盐商明显是要逼我们屈服啊!”
楚骁却突然笑了:“忠伯,他们这是自作聪明。布庄被封,正好让我全心投入技术推广。而且——”他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反击的机会。”
第二天,楚骁故意穿着破旧衣服,来到贫民区继续指导沼气池建设。百姓们见状,纷纷询问布庄之事。
楚骁苦笑:“因我公开制盐法,得罪了某些人,布庄被无端查封。如今我已是身无分文,只能靠大家接济了。”
这番话迅传遍全城。百姓们对楚骁的遭遇感同身受,对盐商和官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也开始支持楚骁,因为他们看到,即使是一个有产业的人,只因为做了对百姓有益的事,也会被权贵势力打压,更何况普通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大夫再次来到楚骁住处,神色严肃:“楚公子,如今民怨沸腾,恐生变乱。老夫已在联络城中士绅,联名向知府大人陈情,请求公正处理此事。”
楚骁感激道:“多谢李大夫。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知府大人明白,技术推广和制度变革不是破坏,而是进步。”
他取出一卷精心准备的文书:“这是我撰写的《盐政改革建言》,详细说明了如何改革盐业,使官民两利。还请李大夫代为转交。”
李大夫翻阅文书,越看越惊讶:“妙啊!允许民间小规模制盐,但需领取执照并缴纳适量税赋;官府设立质量监管;同时降低官盐价格以平衡市场楚公子大才!”
又过了五日,知府再次升堂审理此案。这次堂外围观的百姓比上次更多,群情激愤。
赵知府面色凝重,显然已感受到压力。他先询问了盐商代表的诉状,然后转向楚骁:“楚骁,本官已详细了解你公开制盐法之事。你可知此举确实导致盐税大减,影响朝廷收入?”
楚骁从容应答:“大人明鉴。草民公开制盐法,初衷是解百姓无盐之苦。然草民也深知盐税之于国库的重要性。故草民撰写《盐政改革建言》,请大人过目。”
衙役将文书呈上。赵知府仔细阅读,面色渐渐缓和。
盐商代表见状,急忙反驳:“大人,休听此子妖言!盐政乃国家大法,岂容轻易更改?”
楚骁立即回应:“法为人设,非人为法困。若旧法已不适应时势,为何不能变革?请问诸位盐商,这些年来,你们借盐业专营之便,牟取了多少暴利?又使多少百姓因盐价高昂而食不甘味?”
堂外百姓纷纷叫好:
“问得好!”
“盐商暴利,我们受苦!”
“请大人为民做主!”
这时,李大夫带领几位城中士绅进入公堂:“大人,我等联名为楚骁陈情。其所行之事,虽与传统不合,但确实造福百姓。且其所提盐政改革建言,颇有见地,望大人慎重考虑。”
接着,贫民代表们依次作证,讲述了过去因燃料和食盐昂贵而遭受的苦难,以及使用沼气技术和自制食盐后生活的改善。
数据详实,案例生动,连赵知府和堂上衙役都为之动容。
最后,楚骁总结陈词:“大人,技术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与其顽固抵制,不如顺势而为,引导规范。如此既能惠及百姓,又能保障国库收入,实现官民两利。”
赵知府沉思良久,终于开口:“楚骁所言,不无道理。盐政积弊已久,确需变革。本官会将《盐政改革建言》上呈巡抚大人,请求试点改革。”
他转向盐商代表:“至于尔等控告,楚骁公开制盐法虽与传统不合,但初衷为民,且已有改革方案弥补盐税损失。故本官判决,楚骁无罪。”
堂外百姓欢呼雷动。盐商们面如死灰,却无可奈何。
赵知府最后道:“楚骁,布庄封条即日解除。但你需协助官府制定盐业改革细则,确保平稳过渡。”
楚骁躬身行礼:“草民领命,定当竭尽全力。”
走出衙门,楚骁被欢呼的百姓高高抬起。
人们簇拥着他,像迎接英雄凯旋。
然而楚骁心中明白,这只是一时胜利。
技术推广与制度变革的道路依然漫长,旧势力的反扑也不会停止。
回到家中,楚骁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融化的积雪。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机成熟,破土生长。
“少爷,有好消息!”忠伯兴奋地跑来,“许多外地商人慕名而来,想学习沼气技术和制盐法,愿意支付学费呢!”
楚骁微笑:“忠伯,技术可以传授,但原则不能变:对贫苦百姓免费,对牟利商人适当收费。所得收入,继续用于新技术研和推广。”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
但有了这次公堂对峙的胜利,有了百姓的广泛支持,有了官府的初步认可,技术推广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春风吹过永宁城,带来一丝暖意。
楚骁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正在这个类似古代华夏的世界里,一步步变为现实。
喜欢天痕:玉佩中的时空囚徒请大家收藏:dududu天痕:玉佩中的时空囚徒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