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兵工厂已经建好了,工匠也都安排妥当。”
魏忠贤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查办文官集团,一边还要盯着兵工厂的事。来回奔波已是疲惫不堪,结果皇帝又把抄家的事交给了锦衣卫,白白便宜了许显纯。
“李永贞,去南海子传旨,让张之极带两千辅兵立刻前往兵工厂,所有军士家眷一同前往。”
“去库房挑几套上好的盔甲、火枪、火炮、武器弩具,随朕一同送过去。”
朱由校望着初具规模的兵工厂,这几天第一次露出笑意。兵工厂虽已建成,但仍需扩建,但眼下急需使用,只能先启用。
“李永贞,这些工匠和家眷就交给你了,务必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朕会时常来查看。”
“奴婢领命。”
朱由校说完,又看向张之极:
“这两千军士和他们家人,朕就交给你统管。无论生何事,兵工厂里的人不得擅自离开工厂半步。朕会派郎中过来,你的任务是确保兵工厂一切信息不得外泄。”
“他们的训练不能松懈。从前怎么练,今后还怎么练。钱粮照旧,别让朕失望。”
“臣谨遵圣意!”
朱由校命人将他从宫中带来的武器盔甲取出,摆在工匠们面前。他对众人说道:
“朕保你们全家温饱性命,你们也莫要辜负朕。你们都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朕要你们拿出全力,为朕打造最精良的装备。”
“会铸火炮的,上前一步!”
虽说火器与火炮的制造在大明是严格管控的,但相关的工艺早已在匠户之间流传。明朝的匠户制度苛刻,迫使许多匠人逃亡,技术也随之散落民间。努尔哈赤的工匠大多来自辽东逃亡的匠人,如今被集中起来,专为他的军队打造军械。
面对眼前的两三百名匠人,朱由校让王朝辅将他这段时间画的图纸交给他们。
“这些是朕的一些构想。朕不要你们造大将军炮,而是轻巧便携的小炮。你们可以参考虎蹲炮,威力和射程可以降低,但一定要便于携带。”
朱由校想要的是三到五磅的青铜小炮,能用一匹马拖着到处跑,增强步兵的火力支援。
他虽不是兵器专家,但结合前世记忆和当下的工艺,画出了一些粗略的设计图。虽然外形不甚标准,但他已清楚表达了要求,希望匠人们能领会他的意图。
“你们回去后仔细研究,可以用青铜铸造,朕给你们时间。凡有成果者,赏银一千两,荫一子入锦衣卫,授小旗之职!”
一千两白银,对这些世代清贫的匠人来说已是天价。从未听过如此丰厚的赏赐,陛下竟如此慷慨。更难得的是,儿子还能进入锦衣卫任职,简直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朱由校又将擅长制造火器的匠人召至身边:
“你们按照这三把火绳枪的标准来打造,不得有丝毫偏差,务必精良实用。先造五千支。”
将来自然会换用燧枪,但眼下以火绳枪作为过渡。先装备一批,以备急需。
接着,他又命令另外两千余名匠人,按照他从仓库带出的标准打造军械:皮甲、锁子甲、棉甲各五万副,铁甲三万副,弓弩一万张,刀枪箭矛等按需大量制造。
朱由校打算为羽林军全面换装,全部配备最新、最精良的装备。虽然羽林军并不缺军械,但这是皇帝的亲军,规格自然要拉满。
“各类厂区要分开设立,尤其火炮区域要严格管理。朕不想听到任何爆炸事故的消息。”
“皇爷安心,奴婢定会盯紧他们。”
朱由校转头对一众匠人高声说道:
“所有人每月二两银子,房子和饭食由朝廷包下。快过年了,今日每人二两赏银,每家再送五斤肉!”
“谢陛下!”
众人激动不已,没想到皇帝竟如此厚待他们。有人甚至忍不住哭出声来。他们太苦了,祖祖辈辈都未曾摆脱过。
朱由校明白他们心中的辛酸,可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这里就交给你们两人,先拨一百万两银子下来,该准备的都抓紧办,年后开工!”
“臣(奴婢)遵旨!”
……
“陛下有令,召王在晋进宫觐见!”
朱由校刚回宫,就听到王在晋已抵京城的消息,立刻下诏召他入宫。此人是干才,不容错过。
“臣叩见陛下圣安!”
“朕安,起身吧。”
“爱卿在山东巡抚期间,可曾了解百姓状况?”
“回陛下,山东近日白莲教再度活跃,地方官却视若无睹,臣忧心忡忡。白莲教每次抬头,朝廷都需动用大量钱粮去平定,却始终未能根除。臣以为陛下当早做打算。”
朱由校心中暗赞,果真没看错人。能臣就是不一样,目光远胜常人。
“兵部尚书张鹤鸣贪赃枉法、欺君罔上、陷害忠良,朕已将他下狱。现兵部尚书一职,朕有意让爱卿接任,不知意下如何?”
王在晋立即跪下高声道:
“臣定不负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