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山清川秀 > 第 37 章(第1页)

第 37 章(第1页)

第37章

孟寰海到底还是把兴办义学的详文写了出来。写得磕磕绊绊,删删改改,不像写奏折那般引经据典,只把在小王庄蒙学所见,那些孩子渴望识字的眼神,和清川县多数孩童无学可上的现状,朴实地写了进去。申请的钱款数目,他斟酌再三,往少了算,仍是一笔能让户部老爷们嗤笑的数字。

他把文书递给王主簿,让他按流程往上呈报。王主簿接过那薄薄的几页纸,扫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为难之色:“大人,这……府库空虚,各处都伸手要钱,这兴学之事,恐怕……”

“让你报你就报!”孟寰海眼一瞪,“成不成,是上面的事。报不报,是咱们的事!”

王主簿不敢再多言,捧着文书,像捧着一块烫手山芋,愁眉苦脸地去了。

孟寰海知道希望渺茫,可这事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不吐不快。处理完日常公务,他习惯性地走到後院,看着那片空荡荡的菜地。番薯收获的喜悦早已过去,留下的是更现实的考量。推广番薯解决了部分口粮,可清川县的穷根,仅仅靠多种几亩庄稼,就能挖掉吗?

他想起了崔敬祜。那家夥精于算计,步步为营,可偏偏又办了那不收钱的蒙学。他到底图什麽?难道真信了“识字明理”那套?还是说,这本身也是一种更隐蔽丶更长远的算计?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喃喃自语,第一次对这宏大的抱负産生了些许动摇。或许,他该学学崔行川,也拨弄拨弄算盘?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狠狠掐灭了。妈的,老子要是会拨算盘,当初还能被他用番薯拿捏住?

几天後,王主簿带回的消息果然不出所料。府衙以“库帑支绌,宜先急务”为由,将文书驳了回来,连个像样的批复都没有。

孟寰海看着那被退回的文书,心里反倒平静了。他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

只是,夜里对着那幅《四海升平图》时,他觉得那画上的盛世景象,离清川县越发遥远了。挚友描绘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前提怕是得“仓廪实”且“知礼节”吧?如今仓廪未实,礼节更是无从谈起。

他忽然有些理解崔敬祜那句“水至清则无鱼”了。在这浑水里,你想独善其身,想一下子把水澄清,太难了。

而崔家别院里,崔敬祜也得知了孟寰海兴学被驳的消息。他并不意外。

“他倒是……心气未减。”崔敬祜对管家道,语气听不出褒贬。

“家主,咱们是否……可以暗中资助一些?”管家试探着问。他看得出,家主对那位孟大人,态度颇为微妙。

崔敬祜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必。他那人,骨头硬,不会接受。况且……”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着桌面,“有些路,得他自已走通了,才算数。旁人插手,反而不美。”

他走到书案前,看着那本风物志,翻到画着田埂与影子那一页,在旁边添了寥寥几笔,像是一间歪斜的屋舍,和几个模糊的丶朝向屋舍的小小人影。

合上本子,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孟寰海此刻,大概又在对着那幅空想出来的升平图生闷气吧?

那人像一团不合时宜的野火,烧不尽这世道的荒草,却固执地照亮了一方角落。而他,站在这阴影与光亮的交界处,心思复杂。

他帮不了他,至少明面上不能。但他忽然觉得,看着这团野火燃烧,似乎比过去那些年守着死水一潭的规矩,要有趣得多。

清川县的冬天,快要来了。寒风开始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孟寰海裹紧了单薄的官袍,看着窗外萧瑟的景象,心里却因为那份被驳回的义学文书,燃着一股不甘的火苗。

算盘要打,良心也要有。这条路再难,他也得试着走下去。哪怕,只是先开出小小的一间蒙学,让几十个孩子,不做睁眼瞎。

这念头,像一粒被寒风包裹的种子,悄然落入了清川县坚硬的土地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