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67苍天已死
广宗城的十月,风里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张梁独立于箭楼之上,目光越过城墙,望向城外连绵的汉军营火。
火光在雨幕中摇曳,如同鬼魅的眼睛,冷冷注视着这座孤城。回望城内升起的缕缕炊烟,本该是温暖的景象,此刻却让他心如刀绞。
那些炊烟太稀薄了,稀薄得就像城中百姓日渐消逝的生命。
“将军,又亡十七人。”副将许益的声音从身後传来,沉重得像灌了铅。
张梁没有回头,只是握紧了腰间的剑柄。他能感觉到剑柄上缠绕的麻绳已经磨得发亮,就像他这些日子来被磨得所剩无几的耐心和信念。
“符水效用如何?”
“仍未见效。”许益低下头,“饮者或有速亡者。”
一阵寒风掠过城墙,卷起张梁散落的发丝。他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兄长张角临终前的面容——那双眼睛里的光芒,直到最後一刻都未曾熄灭。
“大贤良师曾言,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张梁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而今黄天何在?”
“将军?”许益疑惑地擡头。
“将仓中馀粮分与病患。”张梁睁开眼,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孩童老者优先。”
许益欲言又止:“可将士们……”
“速去!”张梁的声音突然拔高,惊飞了城墙上的几只乌鸦。
等许益退下後,张梁才允许自己的肩膀稍稍垮下来。他沿着城墙缓步前行,目光扫过城内。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萧条冷清,偶尔有行人匆匆走过,也都是低着头,裹紧单薄的衣衫。几个孩子蹲在墙角,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麽,小脸冻得通红。
“张将军……”一个虚弱的声音从城墙下传来。
张梁低头看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怀里抱着个五六岁的孩子。孩子的脸异常红润,却不是健康的颜色。
“求将军……再赐孙儿一碗符水……”老妇人仰着脸,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恳求,“前日所得。……不慎倾覆……”
张梁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知道那符水已经没用,甚至可能有害。但他更知道,对这些百姓来说,符水不仅是药,更是希望,是信仰。
“稍後便遣人送来。”他说,声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沙哑。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张梁看着她佝偻的背影,胸口像压了块大石。他想起三个月前,他们攻下广宗时的场景。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义军,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希望。那时他真心相信,他们能带领这些受苦的人走向黄天许诺的乐土。
可现在……
“听说了吗?城南又有三家染病了。"城墙下,两个挑水的民夫低声交谈。
“符水根本没用!我婆娘喝了反而吐得更厉害。”
“嘘!小声点!你难道想被……”
话音戛然而止,显然是发现了城墙上的张梁。
两人慌忙低头行礼,然後匆匆离去。
张梁站在原地,感觉一阵眩晕。他扶住城墙,粗糙的石面硌得手掌生疼。这疼痛反而让他清醒了些。是的,他必须清醒。如果连他都动摇,广宗城就真的完了。
夜幕降临後,张梁独自在营帐中擦拭佩剑。烛光下,剑刃映出他疲惫的面容。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声。
“何事惊扰?”他皱眉问道。
亲兵慌张地跑进来:“禀将军,城南生乱!有刁民胆敢诋毁黄天……”
张梁的手顿了一下,然後缓缓将剑插入鞘中。当他走出营帐时,那个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公将军”又回来了——挺直的背脊,坚定的步伐,不容置疑的威严。
城南的空地上,几十个百姓围在一起,中间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正激动地挥舞手臂:“我亲眼看见汉军营地炊烟不断!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而我们在这里等死!什麽黄天?都是骗人的把戏!”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开始哭泣,有人愤怒地附和。
张梁的出现让喧闹声瞬间静止。那个中年男子看见他,脸色刷地变白,但很快又挺起胸膛:“敢问张将军,为什麽大贤良师的符水不灵了?为什麽黄天不庇佑我等?”
夜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无数细小的嘲笑。张梁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那些目光里有怀疑,有恐惧,有愤怒,还有……希望。是的,即使到了现在,仍有人用那种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仿佛他还能创造奇迹。
“黄天……”张梁开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可怕。
他清了清嗓子,“黄天的考验是严峻的。但只要我等足够心诚……”
“心诚?”中年男子冷笑,“我发妻诚心诚意地喝了符水,结果呢?昨天就死了!还有我儿子,现在也……”他的声音哽咽了,最後竟嚎啕大哭。
张梁握紧了拳头。他应该下令处决这个煽动者,以儆效尤。这是维持军心稳定的必要手段。
但当他看着男子通红的双眼,却想起了自己年少时,面对贪官污吏夺走父亲性命时的样子。
"把他关起来。"最终,张梁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其他人,都散了。明日会分发新的符水。"
张梁将半卷《太平要术》浸入药汤,看着朱砂符咒在黄柏汁里晕成血泪。
又有三十八染疫病的百姓喝了符水抽搐身亡,他必须让经卷"显灵"——用□□制造信徒呕血後突然痊愈的假象。
铜镜里倒映着他颤抖的手,恍惚间镜面泛起涟漪,浮现出七年前钜鹿乡学的清晨。
彼时麻衣草履的张角正握着芦苇杆,在沙地上教流民孩童写"黄天"二字。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突然举手:"先生,黄天里真有吃不完的黍米饼吗?"
记忆中的兄长放下芦苇杆,蹲下身平视着小丫头的眼睛:"不只是黍米饼,还有不用交租的田地,不用服徭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