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女帝凶猛皇夫妖娆 > 第110章 爵归带首功绩显赫(第1页)

第110章 爵归带首功绩显赫(第1页)

风声掠过宫墙,卷起檐角铜铃轻颤,仿佛天地也在屏息等待。玉沁妜立于丹墀最高处,身影被晨光拉得修长而孤寂。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指尖轻轻搭在龙椅扶手的雕花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像是要从那冰冷的玉石中汲取一丝笃定。

她的目光落在远处那条笔直的白玉石道上——那是通往皇城最深处的御道,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归宿。此刻,它空旷如练,却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她知道,有人正沿着这条路归来,踏碎流言,碾过生死,一步步走向这座曾欲将他埋葬的宫阙。

马蹄声由远及近,沉稳、有力,不疾不徐,如同战鼓擂动在人心深处。不是快骑传讯那种令人惊心的急促,而是重甲归师的节奏,是刀剑入鞘前最后一声低吟。每一声蹄音都像敲在青石地上的命运之锤,也重重砸在文武百官紧绷的神经上。

玉沁妜的心跳随着那节奏起伏。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光已如寒潭深水,清冽却不容动摇。她抬手,声音不高,却穿透风声,清晰得如同钟磬相击:“开宫门三重,鸣钟九响。”

身旁的老内侍浑身一震,几乎是下意识地低语:“陛下……此礼……仅用于凯旋大将入京,且须得皇帝亲授。如今这般隆重,是否……太过?”

他话未说完便顿住,不敢再言。但他心里清楚,昨夜王玄德被拖出朝堂时的咆哮仍回荡在耳畔——“百里爵若敢回来,我必亲手射他万箭穿心!”那一幕血性冲天,满殿哗然。可今日,这马蹄声分明是活人的步伐,是未曾屈服的灵魂在宣告:他还活着,而且,堂皇归来。

玉沁妜没有看他,目光始终凝望着那条白玉石道的尽头。她的唇抿成一条极细的线,喉间滚动了一下,似有千言万语被强行压下。她在想,那个曾为她率三千轻骑夜袭敌营的男人,如今是否还穿着那件旧铠?是否还带着当时离京时,她悄悄塞进他行囊里的那枚玉佩?

她记得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臣若不死,必归。”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她心底。朝中风雨飘摇,权臣弄政,边疆告急,多少人劝她放弃等待,说百里爵早已葬身荒漠。可她不信。她焚香祷告,夜夜翻阅边报,只为寻一个名字,哪怕只是一笔带过。

而现在,他回来了。不是以质子的身份,不是以皇夫的姿态,而是以胜利者的脚步,踏着钟声与宫门开启的荣光,一步一步走近她的视线。

她忽然觉得指尖烫,尽管龙椅扶手依旧冰冷。那是压抑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出口——不是喜悦那么简单,也不是释然可以概括。那是委屈、是骄傲、是心疼、是难以言说的依恋交织在一起,在胸腔里翻涌成潮。

她想哭,却不能哭。她是君,他是臣;她是天下之主,他是一国柱石。他们之间隔着礼法、地位、岁月与无数双窥视的眼睛。可就在这一刻,她多希望那条白玉石道再长一些,让他走得慢一点,让她能再多看一眼那个熟悉的身影,确认这不是梦。

钟声第九响余音袅袅,宫门第三重缓缓洞开,阳光倾泻而入,洒在玉阶之上,宛如金河铺展。百官肃立,无人敢语。有人抬头望天,试图掩饰眼中的震动;有人低头垂袖,心中暗叹世事难料。

而玉沁妜终于轻轻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中的重担。她低声自语,几不可闻:“你终究……还是回来了。”

烟尘滚滚,自地平线尽头翻涌而来,一队铁甲骑兵破风而至,马蹄踏碎晨光,声如雷动。为的将领披甲执缰,铠甲上斑驳血迹早已干涸成暗褐,衣袍多处撕裂,肩头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痕正缓缓渗出暗红,仿佛随时会再度崩裂。

他策马直抵丹墀之下,翻身下落时脚步微晃,左手不自觉地撑了下膝盖,才勉强站稳身形。那动作极轻,却藏不住疲惫如潮水般从四肢百骸中涌出。

是百里爵。

风沙染灰了他的鬓角,脸上刻满征战留下的风霜,眉骨处一道旧疤隐隐白,像是岁月与刀锋共同雕琢的印记。可就在他抬起头的一瞬,嘴角竟轻轻扬起,带着一丝近乎倔强的笑意:“臣,回来了。”

玉沁妜没有立刻回应。她端坐于高阶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抚过案前玉镇纸的边缘,目光落在他身上,足足停驻了两息。她的视线敏锐如针,捕捉到了他右手始终背在身后的小动作——像是藏着什么,又像是不愿让人看见什么。

百里爵缓步上前,步伐沉重却不失威仪。他从背后取出一个黑铁匣子,当众打开。刹那间,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弥漫开来,匣中赫然是一颗头颅:面目狰狞,双目圆睁,脖颈断口参差不齐,皮肉翻卷,正是玄国大将军金轲无疑。

“敌将授。”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穿透整座大殿,“粮道已断,三月之内,玄国无以为继。”

群臣哗然四起。

有人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后退半步;有人掩唇低语,眼中难掩震惊。这颗头颅他们太熟悉了——金轲统领玄国十万雄师,曾连破我方三城,兵锋直指北境关隘,是我朝多年心腹大患。多少将领折戟于其手,多少谋士殚精竭虑亦未能动摇其根基。如今,竟真被斩于阵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礼部尚书张元礼皱眉,压低声音道:“此头真假难辨,焉知不是伪造?况且皇夫孤身深入敌境,如何能取其级?未免太过儿戏。”

话音未落,兵部侍郎赵承志冷笑一声,目光如刀:“你怀疑天机楼的情报?还是质疑绝杀堂的手段?金轲左耳有旧年刀疤,右颊有一粒黑痣,头颅特征与密档完全一致。你若不信,大可上前查验,看这血是否尚温,眼珠是否尚存神。”

张元礼顿时语塞,面色涨红,只得闭嘴退下。

玉沁妜终于启唇,声音清冷如泉:“带上来。”

两名禁军押着一人跪倒在殿前。那人浑身是伤,额头破裂,血迹顺着眉骨流下,模糊了一只眼睛。他颤抖着抬头,正是玄国细作沈砚。

“认得这颗头吗?”玉沁妜问,语气平静得如同在询问今日天气。

沈砚看了一眼,整个人猛地一颤,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扑通一声重重磕头,额角撞在地上出闷响:“是……是金将军!小人亲眼所见……他在鹰喙峡被围困,粮仓焚毁,亲兵尽数战死……百里大人亲率轻骑突袭,以火攻逼其出逃,在断崖边将其斩杀!那一剑……劈开了他的肩胛,直至心脏……”

他说不下去了,只是不断叩,声音哽咽。

大殿陷入一片死寂。

百里爵依旧站在原地,未曾看向沈砚,也未环顾群臣,唯独将目光投向玉沁妜。那眼神深邃如渊,藏着千言万语,却终究只化作一抹沉默的凝望。他曾九死一生穿行于敌营深处,曾在寒夜中抱着尸体取暖,只为带回这一颗头颅。而此刻,他只想知道——她是否相信他做到了。

玉沁妜迎上他的视线,眼底那一瞬的波动几乎难以察觉。她的心跳漏了一拍,像是被某种久违的情绪轻轻拨动。可不过眨眼之间,那丝柔软便被她强行压下,如同深潭投石后迅归于平静的水面。

她起身,声音清越而坚定,响彻整个大殿:“传令天下——百里爵断敌粮道,斩敌主将,功在社稷。封为护国大将军,赐金印虎符,统辖三军调度,凡边关军令,皆由其署名联。”

百里爵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盔甲碰撞出沉闷声响:“臣,领旨。”

“起来吧。”她说,语气稍缓,甚至带上了一丝几不可闻的关切,“你伤得很重。”

“不碍事。”他站起身,笑了笑,笑容里透着几分疲惫,却又藏着满足,“只要能活着回来,说什么都值得。”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根细线,悄然缠绕住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她垂眸片刻,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