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女帝凶猛皇夫妖娆 > 第110章 爵归带首功绩显赫(第2页)

第110章 爵归带首功绩显赫(第2页)

她转身走向御座,裙裾拂过青砖,无声无息。待她落座之时,姿态已重新挺直如松,眼神冷峻如霜,再不见方才那一瞬的动摇。

“今日朝会至此。”她扫视群臣,目光凌厉如刃,“若有异议,现在提出。”

无人应声。满殿寂静,唯有风吹帘动的细微声响。

她点头:“退朝。”

百里爵向她行最后一礼,转身离去。他的步伐看似稳健,实则每一步都牵扯着体内未愈的伤痛。肩头的伤口因动作撕裂,渗出血迹浸湿内衫,但他神色如常,不曾露出半分狼狈。

走到殿门口时,他忽然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

玉沁妜正低头批阅奏折,紫檀木笔在纸上划过,出沙沙声响,如同春蚕食叶,温柔而规律。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她间的白玉凤钗上,映出一点温润的光,像是冰雪中开出的一朵花。

那一刻,百里爵怔住了。

他想起入宫后的那年雪夜,她也是这般坐在灯下读书,窗外风雪交加,屋内烛火摇曳。他站在门外看了许久,终究没敢进去。那时他还不是将军,他们只是彼此心中不敢触碰的影子。

如今,他终于回来了,带着满身伤痕和一颗敌将的头颅,站到了她面前。可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比当年更远了些。

他没有再多看,缓缓收回目光,迈步走出大殿。

风起,卷起他残破的衣角,也将那抹阳光下的倩影彻底掩入身后的大门之中。

而在殿内,玉沁妜手中的笔忽然顿住。

她盯着纸上那一行字良久,最终轻轻搁笔,抬手抚了抚鬓边的凤钗。指尖触到那点温润的凉意,心头竟泛起一阵久违的酸涩。

她闭了闭眼,低声自语,几不可闻:“……傻瓜。”

可谁也没有听见。

凌霄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回廊之下,夜风拂动檐角铜铃,出几声轻响。他斜倚着朱漆剥落的柱子,手里拎着一只乌木酒葫芦,指尖轻轻摩挲着壶口,目光沉静地望着远处走来的身影。

百里爵踏着碎石小径而来,脚步不急不缓,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当他走近时,凌霄抬起手,将酒壶递了过去,声音低而淡:“听说你差点死在鹰喙峡。”

百里爵接过酒壶,拔开塞子抿了一口。烈酒入喉,火辣辣地烧过喉咙,呛得他咳了几声,眼角微红。他抬手抹了下唇角,嗓音有些沙哑:“你还知道啊?我以为天机楼只管收情报,从不管人死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管不了你要去哪儿。”凌霄望着他,语气依旧平静,却多了一分不容忽视的认真,“但我得让你活着回来——因为有人一直在等你。”

百里爵的动作顿住了。他低头看着手中那半满的酒壶,昏黄灯笼映照下,酒液泛着琥珀般的光泽。他的倒影浮在酒面,模糊又破碎。沉默像一层薄雾笼罩下来,压得人呼吸都慢了几分。

良久,他才低声开口:“我知道她在等……所以,我不能死。”

风掠过庭院,吹动檐下风铃,也撩起两人衣袂翻飞。凌霄望着他,忽然问道:“你知道她昨天做了什么吗?”

百里爵抬眼。

“她把你的名字写进了《告三军书》。”凌霄一字一句地说,语调平稳,却似有千钧之力,“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宣读——‘此战若胜,百里爵当为功;若败,我亦不独生’。”

话音落下,院中仿佛骤然安静了下来。连风都停了一瞬。

百里爵猛地抬头,瞳孔微微收缩,像是被什么狠狠击中了心口。他盯着凌霄,声音竟有些颤:“她……不怕别人说她偏心?不怕朝堂非议、军中不服?”

“她不怕。”凌霄摇头,眼神深邃如夜,“从前她还会顾忌身份、权衡利弊,可现在不一样了。她什么都不怕了——她只怕你回不来。”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无声无息扎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百里爵怔住了,手指紧紧攥住酒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青筋隐隐浮现。他想笑,却现喉咙堵得厉害,只能勉强扯了扯嘴角。

“她总是这样……”他喃喃道,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表面冷得像冰,谁都不近,话也不多说一句。可其实……心里早就烧着一把火,烧得比谁都狠。”

那是多少年并肩作战才看得懂的眼神,是无数次生死之间才读懂的心意。他知道她从未说过爱,却早已用尽一生去守一个人的名字。

凌霄静静地看着他,忽然问:“那你呢?百里爵,你是为任务回来的,还是为了她?”

夜风卷起尘叶,在两人之间打了个旋儿。百里爵没有回答。他只是缓缓将酒壶递还给凌霄,动作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寂静的夜。

然后,他转身,朝着华阳宫的方向走去。

背影挺直而孤绝,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月光洒在他肩头,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渐行渐远,最终融入那一片幽深宫阙之中。

凌霄站在原地未动,望着那远去的身影,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有些答案不必说出口——有些人,一生只为一人归来。

殿内,玉沁妜缓缓放下手中紫毫,指尖轻揉着太阳穴,眉宇间浮起一丝倦意。窗外风过檐铃,微响如絮,映得满室寂静愈深沉。内侍低垂着头,快步上前,双手呈上一封火漆未干的急报:“陛下,北境八百里加急,玄国残军已尽数退至寒江以北,边关将士暂无战事,边境安稳。”

她微微颔,目光扫过密报上的字句,语气平静如水:“知道了。”随即提笔,在折角处落下朱批,墨迹未干,便又递回内侍手中。

不多时,工部尚书亲拟的奏折也送了进来,详述城墙重建之进度、粮饷调拨之情形、民夫征役之安排。她逐行细阅,指尖在纸面轻轻滑过,仿佛能触到那一砖一石垒起的重量。良久,她提笔,在末尾写下了一个“准”字,笔锋利落,力透纸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