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104章 王旗入城暗流涌动(第2页)

第104章 王旗入城暗流涌动(第2页)

程元振仔细看了看那些信件,脸色也严肃起来:“竟有此事!史贼当真罪该万死!司徒处置得宜,郭令公坐镇,陛下可安心矣。”他顿了顿,话锋又是一转,“不过,这河北观察处置使一职,权责重大,关乎数百万生灵。司徒年轻有为,陛下寄予厚望,但毕竟……嗯,经验或有所欠缺。朝中诸公,亦有不少关切。不知司徒对这河北治理,可有具体章程?比如,这数以万计的降卒,当如何处置?这凋敝的民生,又当如何恢复?”

这已是近乎直接的质疑和考较了。

堂下众将,如赵铁柱、张顺等人,脸上已现出愤愤不平之色,只是碍于场合,强自忍耐。郭子仪则眼观鼻,鼻观心,默默饮酒,仿佛置身事外。

杜丰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从容,他早有准备。他轻轻击掌,亲卫立刻抬上几个卷轴。

“监军请看,”杜丰起身,亲自展开第一个卷轴,是一幅初步绘制的河北山川地势图,上面标注了各州郡情况以及叛军残部可能盘踞的区域,“此乃河北当前态势图。关于降卒,我与郭令公已议定方案……”他将前几日与郭子仪商议的,区分嫡系、胡兵、本地士卒分别处置的方案详细道来,条理清晰,既显宽仁,又不失警惕。

接着,他又展开第二个卷轴,上面是他与苏瑾初步拟定的《河北道安抚及恢复生产暂行条陈》,内容包括减免赋税、鼓励农耕、整顿吏治、恢复商贸、兴修水利等数十条具体措施,虽然粗略,但骨架已具,可见是经过深思熟虑。

“……民生之要,在于安其居,乐其业。范阳城内,粥棚已设,秩序渐复。兴业社筹措之钱粮物资已陆续抵达,可解燃眉之急。后续,当以恢复生产为第一要务。至于朝中诸公关切,”杜丰看向程元振,目光坦然,“杜丰年少德薄,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唯有鞠躬尽瘁,以报君恩。河北之事,千头万绪,非一人之力可为,还需朝廷鼎力支持,更需要郭令公这等老成谋国之士坐镇指点。丰,必当虚心纳谏,谨慎行事,所有重大举措,皆会及时奏报朝廷,绝不敢专擅。”

他这一番应对,有图有策,有具体方案,有谦虚姿态,更有将郭子仪和朝廷抬出来分担责任的智慧,可谓滴水不漏。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与准备,又充分照顾了朝廷的颜面和程元振代表的内廷那点猜忌之心。

程元振仔细听着,看着地图和条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杜丰不仅军事了得,在这民政安抚上,竟也思虑得如此周全,远他这个年纪应有的老练。他原本准备好的许多诘难,一时间竟有些无从开口。

“哈哈,好!好!”程元振忽然笑了起来,抚掌道,“司徒果然是天纵奇才,文武双全!陛下得此栋梁,实乃我大唐之福!咱家回京之后,定当将司徒的方略与忠心,一一禀明陛下!来,咱家敬司徒一杯,预祝司徒早日平定河北,使百姓重享太平!”

他举杯相邀,似乎之前的机锋与质疑都从未生。

杜丰也举起酒杯,面带微笑:“监军过誉,此乃臣子本分。全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郭令公扶持,丰不敢居功。请!”

两人一饮而尽,堂内气氛似乎重新变得融洽。

然而,在推杯换盏的表象之下,杜丰心中雪亮。程元振的到来,如同一次精准的敲打。朝廷,或者说肃宗,对他的忌惮并未因范阳大捷而消除,反而可能更深了。分割军权,派遣内侍监实地查看,皆是明证。未来的路,在朝堂之上,恐怕比在战场之上,更加荆棘密布。

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既要展露能力,稳定河北,又不能给人以权臣揽权的口实。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考验的已不仅仅是智慧,更是政治上的成熟与定力。

宴席在看似和谐的气氛中持续,但每个人都清楚,范阳城内的暗流,随着这面王旗的到来,开始加涌动。

夜色渐深,帅府内的灯火依旧通明。杜丰送走程元振后,独自站在廊下,望着悬挂在帅府门前那代表天子威仪的旌节,目光幽深。

“司徒。”苏瑾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低声道,“程监军带来的神策军,已接管了原叛军府库的看守,说是……代为监管,以防疏漏。”

杜丰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由他去。传令下去,我们的人,一切照旧,各司其职。另外,明日以河北道观察处置使司的名义,布第一道政令:《劝农抚民令》,将条陈中减免赋税、鼓励耕织的内容,明河北各州。”

“是。”苏瑾应道,迟疑了一下,又问,“那……凌司主那边?”

杜丰沉默了片刻,夜风吹动他的袍角。

“悬赏照旧。搜索……转入暗处,由‘察事司’残留的人手,依托当地眼线,秘密进行。”

他转身,走入明亮的堂内,将身后的夜色与不确定性,一同关在门外。

范阳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而杜丰,这位年轻的司徒、代国公、河北观察处置使,即将在这更加复杂的棋局中,落下他的下一子。

喜欢乃翁,大唐中兴了!请大家收藏:dududu乃翁,大唐中兴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