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她的桃花运为何如此可怕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看来她得空需会一会陈县令。

日薄霞彩,垂落在付濯晴周遭,她着素布衣衫静静站在一旁沉思,任凭笑声轻谈擦肩而过,她似只有夏季才会盛放的芙蓉,清雅纯净,不像凡尘之物。

似碧落映海和色,芙蓉展望天际,遥远却又近在咫尺。

即便有人投来目光,也只敢匆匆瞥过一眼,生怕亵渎。

付濯晴神思既定,没反应过来她身前已空无一人,好心人与她擦肩而过时,不由遗憾道:“今日香囊不卖了,姑娘改日早些来吧。”

她才反应过来,目光抬之看向小摊,待她一样看到卖香囊之人居然是杀人犯时,她心中对自己决定买香囊的主意飘过一丝悔恨。

杀人犯没看她,自顾自将摊上挂着的各式香囊各式均,一个个轻扯下收进竹篮里,付濯晴在跟自己内心斗争。

眼瞅着天色渐暗,此礼最为适宜,而且她排这么久,自然不能半途而废。

付濯晴咬牙上前,抱臂倚在摊前架处,好声好气道:“既然今日不卖,那我付双倍钱买一个明日香囊,但你今日需先将香囊给我,怎么样?”

这样既不会坏了杀人犯买卖规矩,她也能得到她想要的赠礼。

边连瑱双手放在竹篮里,低眉摆弄着一只香囊,他每日设限只卖一百只,谁抢到算谁的,至于剩下的就是给没买到的百姓流连忘返的,这样他才能日日勾着百姓来买,人潮散去时,他便看到白眼狼直直站在他摊前,不知在思索什么。

不过思索什么都与他无关,只有白眼狼的性命与他有关。

只是,边连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白眼狼有朝一日,也有有求于他之时,卖,两倍价钱自然能卖,不过他有条件。

“我还要狗的名权,叫边小黑,小黑听你的,你给小黑改。”他要那只狗跟他,赋他姓。

付濯晴看着杀人犯的散漫脸色,还存那么一丝侥幸,结果倒好,真是她越不会给什么,杀人犯越要什么,她轻蔑一笑,“狗叫付小白,不会有第二个名字”,她手覆在腰际钱袋中摸了十五文钱,趁人不注意,一手拿香囊,一手放钱。

“十五文,香囊我带走了。”

边连瑱见状,眼疾手快抓住她拿香囊的手,“强买强卖,你信不信我报官抓你啊。”

付濯晴无语哼笑,她真是不曾见过如此无知之徒,“你觉得官府会信你吗,我与你成婚事过了官府,拿了赏银竹楼,你婚后所纳钱财,我折分一半,别说你一个香囊了,就是你这全部,我都可支配其半。”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付濯晴还要感谢自己在病中两日,熟读金兰《律法册》,不然以她往常花钱如流水不眨眼之势,她早寻思赚钱门道了。

何须守拙呢。

付濯晴才不反对杀人犯赚钱呢,待他以命抵她的那一命,杀人犯的钱都是她的。

想想她花着仇人留给她的钱财,当真是痛快。

春寒料峭

月影陆离,付濯晴坐在穗青书塾别院中的一棵刚长嫩芽的树下,仰头望天,参差错综的枝梢头上,银霜薄如蚕,淡淡透绿的嫩芽朦胧静谧,好似风入了夜,清冷幽深。

“你但凡过来,便会坐在这棵紫薇树下仰头望天。”说话的人正是此书院先生,余又涯,旁人称其为妙玄先生。

余又涯见晴儿不惆怅,却似有心事,蹙眉不展的,“来,先吃饭,都是你爱吃的。”

付濯晴将袖中文章拿给妙玄先生,她过来时,妙玄先生喊她留在这用晚饭,她便在此处坐着不动,文章都没来得及给。

“妙玄先生,学生有疑,想请先生指点一二。”她手够到在一旁炉子上温着的茶壶柄,给妙玄先生斟茶。

余又涯挪了下头,双眸浅阖,这不对劲啊,她虽比晴儿妹妹大了十余岁,相识也不足半载,可二人一见如故,从不会如眼下这般客套。

生疏的竟不似同一人。

仔细想想,晴儿抬眸望天时的沉思静己便知,她的胡乱猜忌是不对的,余又涯点头示意人请讲。

付濯晴见惯了朝中心思颇重的自诩要臣,也看遍了尔虞我诈,自然一眼辩出妙玄先生在想何事,神色在她身上先疑后定,看来她同先生应不生疏才对。

既已消虑,她还是不改为妙。

“这先太后的政绩伟岸,生于乱世,却事有前瞻,学生言辞是否过于神化。”付濯晴在家时,粗略瞧过原身写的文章,将先太后诉写成一介神灵。

世上本无神,难道不该歌咏先太后本身之德吗,将人神化本不可取。

余又涯放下手中碗筷,甚至没打开晴儿所写文章,便郑重其事道:“乱世救世,本乃常人所不及,百姓庙宇拜神,望神有灵,可若真有神灵,何来乱世之灾呢,百姓明知,却依旧磋磨不了百姓祈福。

我知晴儿之意,百姓造神,怕有朝一日,由民所颂德之神让民苦辛,神便顷刻覆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没了水又哪来的舟呢。

我亦为水,可为舟。”

付濯晴搭在桌沿的手指抬起放下,亦为水可为舟,岂非就是我之授学,赋民乃春水,搭官秋舟也。

她和妙玄先生的关系原是如此啊。

县令说原身有状元才学,原身能在新朝得立之初,直然找到穗青书塾的妙玄先生,何尝不是冥冥注定,再者世上能准确听懂此番话的人十分稀有,看来妙玄先生与原身是一见相和之缘。

付濯晴抿了口茶,想起她在街上思虑问题,直抒胸臆,“百姓博学,来日才不会因无知覆舟;脊梁挺直,才不会因权势折腰,单倚书塾之力万万不够的,学生想着,改日拜访县令,若以官之名,请书塾先生每隔些许时日,给百姓授以读书习字,而后授以政令通俗之意,免百姓被误达新令所蒙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