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省城的路上,大巴车里安静极了。
来时的叽叽喳喳,变成了此刻凝重的沉默。
李向阳的拳头,从上了车就一直紧紧攥着。
赵亚男靠在窗边,看着飞倒退的田野,眼睛一眨不眨。
他们脑子里,全是张家庄村民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是那些自肺腑的感谢,是那座在田野上拔地而起的钢铁巨兽。
知识的力量。
这几个字,他们从小听到大,耳朵都快起茧了。
但直到今天,它才真正变成了一座山,一座厂,一句“我们家现在天天能见着荤腥了”。
这种冲击,比任何教科书、任何老师的教导,都来得更猛烈,更深刻。
“张勤。”
李向阳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我们回去,继续干。”
“对!继续干!”
“妈的!不把赖氨酸搞出来,老子不配叫高一三班的人!”
“干!”
车厢里,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被点燃。
那不是参观完工厂的兴奋,而是一种被赋予了神圣使命的决绝。
张勤看着一张张重新燃起斗志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我们回去,让他们吃上肉。”
————————————
当晚,实验基地灯火通明。
所有人,包括之前已经心灰意冷的王院士和专家们,都主动回到了实验室。
张家庄的见闻,像一针最猛的强心剂,注入了每个人的灵魂。
“思路没错!就是利用杂质进行选择性结晶!”
王院士站在白板前,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焰。
“我们之前的方向是对的,但我们太急了!”
“现在,重新开始!把所有失败的样品全部拿出来,重新分析成分!我要知道每一种杂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对结晶过程的具体影响!”
“这不是碰运气,这是穷举!是拿命去填!”
实验室,再次变成了一个高运转的级大脑。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感到迷茫和绝望。
他们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算的每一个数据,都通向一个无比清晰的目标——让全国人民吃上肉。
这不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个沉甸甸的承诺。
时间,在枯燥的实验和海量的数据中飞流逝。
失败。
调整。
再失败。
再调整。
产率从,缓慢地爬升到。
又从,艰难地挪动到o。
每提升一个百分点,背后都是上百次的实验和不眠不休的计算。
高一三班的学生们,彻底被榨干了。
他们白天在临时教室里疯狂吸收理论知识,下午和晚上就泡在实验室里,把理论转化为一次次尝试。
他们的脸庞,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