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供奉财神牌位怎么写 > 第四章 市井烟火(第1页)

第四章 市井烟火(第1页)

第四章市井烟火

贞观十五年,柳宝儿六岁了。

在窦家的两年,柳宝儿已从懵懂幼童长成了眉眼清秀的小娘子。每日在老祖母房中的学习仍在继续,她的算学能力早已超越寻常账房。然而,高墙内的知识终究隔着一层。过去一两年里,她通过哑巴老仆的牵线,以匿名的方式,用一些极为简单却有效的“点子”(例如,让老仆传话,指点胡六如何将零散草药分装丶捆绑销售给不同需求的客人),间接地“点拨”过在市井中挣扎求存的胡六几次,让他赚了些小钱,也为自己初步建立了这条隐秘的市井人脉。

胡六因此对她这个幕後“小东家”奉若神明。此前,他们的联系全靠老仆传递只言片语。而今天,柳宝儿决定亲自下场,她要亲眼看看这片孕育着无限可能,也藏着无数风险的真实战场。

在哑巴老仆的掩护下,她再次从仆役进出的小门溜出了窦府。

长安城的喧嚣扑面而来。

她站在西市入口,刻意收敛气息,让自己融入人流。声浪丶气味丶色彩,所有感官都在瞬间被激活。驼铃叮当,胡商操着生硬的官话高声叫卖;绸缎庄前,贵妇纤指轻抚着流光溢彩的蜀锦;食肆里飘出炙羊肉的焦香,混着隔壁药铺苦涩的草药味,形成一种奇异的市井芬芳。

胡六早已在约定角落等候,黢黑的脸上堆着激动而讨好的笑,快步迎上,却不敢靠得太近,只是压低声音:"小娘子您可算亲自来了。"他的恭敬,源于过去那些让他受益匪浅的“匿名指点”。

"随便看看。"柳宝儿语气平淡,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罗盘,开始扫描周遭的一切。

她在胡商聚集的珠宝行前驻足良久。看着那些深目高鼻的商人将琉璃盏的价格擡到天价,又见他们转身在丝绸铺子前为每匹绢帛的价钱争得面红耳赤。她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胡商们结算时,总要反复查验开元通宝的成色,对沉重的铜钱搬运颇感苦恼。

"他们最怕收到私铸的恶钱,也嫌铜钱太重。"胡六适时凑近,印证了她的观察,"听说有些大商队,宁愿用香料丶琉璃直接换丝绸,也不愿收太多铜钱,麻烦!"

柳宝儿若有所思。货币流通的痛点,跨境结算的不便——她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未来可能撬动巨大利益的关键。

转到东市米行时,她的目光更加专注。此时正值春荒,米价较去岁秋收时已涨了三成。她看见一个老农蹲在街角,面前摆着两袋粟米,眼神浑浊地望着来往行人。有米铺夥计上前问价,却把价格压得极低。

"今年春雨少,渭水都浅了。"老农嘟囔着,"家里等着钱买盐。。。。。。"

夥计嗤笑:"等新粮下来,你这陈米更不值钱!"

柳宝儿默默听着,手指在袖中轻轻掐算。她想起近来在窦家账册上看到的各地粮价,又联想到去年抄录的太史局雨水记录,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在胭脂铺前,她看见两个梳着双鬟的小娘子正在挑选口脂,那专注的神情让她有一瞬恍惚。这样的少女情怀,与她相隔甚远。她的指尖抚过粗糙的衣料,那里藏着她用省下的饭钱换来的一小串铜钱——这是她瞒着所有人攒下的"种子基金"。

日头偏西时,她让胡六去买来两个胡饼。坐在路边的石阶上,她小口咬着撒了芝麻的烤饼,酥香在口中蔓延。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後,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品尝自由的滋味。

回去时经过一条暗巷,她看见几个小乞儿为争抢半个馊掉的蒸饼扭打在一起。胜者迫不及待地将脏污的食物塞进嘴里,败者蜷在墙角,眼神麻木。

胡六啐道:"这些蝗虫似的娃子,哪天饿死在路边都不稀奇。"

柳宝儿驻足片刻,从随身的小钱袋里解下两枚铜钱,轻轻放在那个败者面前。小乞儿惊愕地擡头,她却已转身离去。

"小娘子心善。"胡六讪讪道。

"不是心善。"柳宝儿望着渐沉的落日,声音轻得像在自语,"只是……不想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这世间大多数人活在怎样的境地。"

回到窦家小屋时,暮色已深。她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照亮墙角。窗外传来巡夜的梆子声。柳宝儿铺开草纸,就着灯光开始绘制今日所见:胡商结算的困境丶米价的波动丶漕运码头的繁忙……这些散碎的见闻,与她脑中积累的数据模型相互印证,正在拼接成一张清晰无比的长安商业活地图。

市井的烟火气还萦绕在鼻尖。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已开始在她心中清晰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