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始皇天下女主 > 第100章 男嫁女娶(第1页)

第100章 男嫁女娶(第1页)

【病房内,《山花烂漫时》的片尾曲余韵消散,但屏幕上谷雨从被迫嫁人的深渊被张桂梅拽回、最终成长为华坪女高教师的影像,

以及剧中那些关于大山深处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惊鸿一瞥,仍在嬴政与嬴稷心中激荡着巨大的波澜。

尤其是剧中那些不同于主流社会的“女娶男嫁”、“重女轻男”的奇异风俗,

让这两位帝王,感到了认知疆域的剧烈震荡。

“十七”小嬴政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扯了扯嬴子慕的衣角,乌溜溜的眼睛里满是困惑,

“那个坏人(指谷雨父)要把人(谷雨)卖掉…可是,为什么后面,又有地方…男孩子是‘赔钱货’?”

他努力复述着剧中偶尔出现的陌生词汇,显然无法理解其含义的颠覆性。

嬴稷抚着长须,目光也投向嬴子慕:“子慕丫头,剧中那些女子当家、男子带着‘嫁妆’入赘、甚至生了女儿敲锣打鼓,生了儿子却闭门不出…

此等风俗,当真存于后世?非是为彰张校长之功而杜撰之传奇?”

他戎马一生,见多识广,却也从未听闻此等彻底颠倒“乾坤”的事情。

嬴政虽未直接问,但那目光已紧紧锁定了嬴子慕,等待着她的解答。

天幕所见的千年女子沉沦史与眼前剧中这迥异的母系社会图景,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冲。

“高大父,阿父,小阿父,那不是杜撰,那是真实存在于我们国家云南深山之中的傣族的母系社会遗风与‘男嫁女娶’制度。剧中所展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却字字有据。”

她拿起平板,播放一个她之前就剪好的视频,为这三位跨越时空的观看者展开了另一幅异于他们认知的社会画卷:

『一个傣族村寨里,某户人家张灯结彩,大宴宾客,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画外音提及:“老岩家生了个‘哨哆哩’(傣语:姑娘),这下可财了,寨子里要连贺三天呢!”

紧接着镜头切到另一户紧闭的门户,旁白低语:“老波家又生了个‘猫哆哩’(傣语:小伙子),唉,又是个‘赔钱货’,这三天怕是没脸出门了。”』

嬴子慕指着屏幕,“在傣族聚居的一些地区,比如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的糯干古寨,生儿育女的‘价值’被彻底翻转。

女儿(哨哆哩)是宝,是家庭未来的顶梁柱和财富创造者;儿子(猫哆哩)反而被戏称为‘赔钱货’。”

嬴子慕进一步解释道:“家中若诞下女儿,那是天大的喜事,要大摆宴席,请全寨子的人吃喝庆祝三天三夜,甚至能获得村委会奖励的土地和奖金。

女儿越多,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越多,能“娶”进来的女婿(劳动力)也越多,家庭财富和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若生下儿子,家中往往静悄悄,甚至有些“抬不起头”,因为这意味着将来要为他准备丰厚的嫁妆,把他“嫁”出去。

儿子出嫁后,传统上便不再承担原生父母的赡养责任,故有“赔钱货”的戏称。”

这与之前的弃女婴塔,形成了何等讽刺又震撼的对比!

接着视频进到剧中另一段情节:『一个傣族小伙子背着沉重的柴捆,汗流浃背地走进一户傣家竹楼。

女主人(未来的丈母娘)表情严肃地检查着柴火的数量和质量。

旁白提及:“想娶我家姑娘?这才第一年,柴火得堆够十年用的!门口没柴?那叫没女儿的人家!”』

“这便是傣族婚俗的核心--‘男嫁女娶’与严苛的‘三年考验期’。”嬴子慕语气低沉,这也不过是男尊女卑的反转版罢了。

“当傣族青年男女相爱并得到女方家庭初步同意后,小伙子不是把新娘‘娶’回家,而是要作为‘准新郎’,先‘嫁’到女方家当三年‘苦力’,

第一年,必须上山砍伐堆积如山的柴火,其数量需足够女方家庭使用十年之久!

这是证明其吃苦耐劳和养家能力的第一关。

寨子里看一户人家是否有“价值”(有女儿的人家),就看门口是否堆着足够高的柴垛。

第二年,上山割橡胶,下田耕种,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

这是对其生存技能和创造经济价值能力的考验。

第三年,学习并亲手为未来的新娘打制一套完整的嫁妆--银腰带、银手镯、银项圈、银梳子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