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翻江
“她身上可有什麽紧要线索?”温厌春算了算日子,嘲风遇袭就在发现尸体的几天後,以祝长安之秉性,若是无凭无据,他不见得翻脸。
祝长安点头,指向胸前疤痕,道:“她的咽喉被撕开了,伤口跟这差不多。”
好歹跟了嘲风一年多,平日兴致上来,不时切磋武艺,他看得真切,岂会错认?何况祝长安早已觉出连环失踪案的蹊跷,疑心龙神帮之作为,苦于失手在先,再有甚麽风吹草动,总会横生枝节,以致迟误,若是嘲风在提防他,也不奇怪了。
“除此以外,这个女子还是某认识的。”祝长安沉下脸,“她爹原是四帮主亲随,受累于花非花行刺之事,被打断左腿赶出帮派,去牢里做了狱卒。约莫在六月初,此人斗胆回到水寨,说他女儿上了今年的待选名册,求三帮主容情……”
近两年,鬼神之说在屏江府大行其道,甚麽牛头马面都出来了,只要有利可图,缺德下作的事也做得。八月十四祭龙神,三教九流的破落户儿串通小吏,提前俩月打探城里各家的底细,统计适龄女子之数,趁机勒索,待他们吃足油水,又将名册送到水寨卖好,祝长安痛恶这群人,看父女俩可怜,行了个方便。
出乎意料的是,嘲风竟然记得他们,查过名册,却又作难,只因那姑娘长相周正,生辰八字也好,如无闪失,定要中选的。听出他言下之意,瘸子五体投地,说四帮主在担任司祭时做了些隐事,斯人已逝,将告于三帮主,拜请屏退左右。
祝长安退至屋外,不知他们说了什麽,一炷香後,那瘸子点头哈腰地退出来,拉了女儿磕头作揖,欢喜而去,想是谈成了,但见三帮主坐在案後,面有愠色,恐有甚麽龃龉……满打满算,前後不过二十馀日,好端端的人就曝尸荒野。
温厌春顿时蹙起眉来,这事儿有头有尾,乍想是嘲风食言而肥,可他应允在先,并非出于恻隐,而是水寨易主未久,蒲牢之旧部尚在其位,以是故作宽厚,收买人心,倘若轻言寡信,乃至暗下黑手,端的是因小失大,明眼人岂会拎不清?
她如是发问,钟灵毓亦觉在理,祝长安却道:“某捞出尸体後,未敢声张,连夜找到这女子的家宅,料想其父遭了不测,但……”
瘸子未及不惑之年,虽说腿脚残疾,但有练武的底子,身体还算硬朗,而在那天夜里,祝长安翻进他家,看到遍地狼藉,一个头发花白丶皮肉干瘪的老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神智不清,口里哀哀叫着“药”丶“给我药”云云。
“药?”温厌春立时想到了明珠垂泪,仔细一听,发作的症状却对不上,瞥得师无恙正自摇头,脸色是罕见的沉凝,她心里不由打了个突,甭管是甚麽药,能在几天之内把人折磨成这样,毒性非同等闲,鸿雁阁竟一无所知。
忆起当夜的事,祝长安面露惧色,低声道:“瘸子被逐出帮派,却又为了女儿向三帮主求情,足见爱怜,可是当某说出噩耗,他居然麻木不仁,只顾求药……”
他守了半宿,问不出一句囫囵话,急中生智,装相诳言,始知蒲牢担任司祭时,假祭祀之名掠卖少女,暗地里招待身份不凡的客人,如官宦子弟,富商豪绅和武林名士,有的逼良作娼,有的沦为炉鼎,以酒色拈线,牵搭情报丶钱权及功法等等不轨交易,从中牟取暴利,收集可用的把柄,才将几年就养大了胃口。
“江湖自有规矩在,蒲牢做的这些勾当不敢见光,为了掌控属下,他想利用明珠垂泪之变方,制炼出使人成瘾的阴损毒药,苦于无术,及至百川会败落,白家的孤女寡母守不住门庭,蒲牢派出几个爪牙去趁火打劫,瘸子就是其中之一。”
钟灵毓勃然变色,祝长安不知他心心念念的人就是白玉蝶,自顾自说得入神,温厌春心道不好,一把将其按住,向师无恙使眼色,面面相觑,各有疑惧之状。
先前说起百川会的下场,她颇为愤慨,只怪苍天无眼,人欲酿祸,种善因者未得善果,不想这里还藏了暗昧。蒲牢之死,无疑是作法自毙,花非花铤而走险,除了替天行道,还为营救白玉蝶,然则药方一变再变,难上加难,而况天日短暂,他兀突身亡,许多事来不及安排,竟能收拾得滴水未漏,一定有人及时接手了。
温厌春敛目,将大小线索在心里捋了一遍,又即直视祝长安,正色道:“蒲牢死後,嘲风接任,瘸子被赶出水寨,以为暗门子的生意也落入其手,当日找上门去,一是讨情,二是投诚,後来他中了毒,女儿惨死,你便怀疑嘲风。”
他们本是局外人,有备而来,别开蹊径,现下的情势也不比当初,只消找对方向,查到囚牛头上是水到渠成的事,祝长安则不然,当局者迷,遇事掣肘,好容易逮到一个破绽,却是别人设的套儿,况且那瘸子断药多时,灯尽油干,不待查证事实,便已咽气,眼看祭祀的日子近了,他要防患未然,不得不先发制人!
“某在瘸子的床底下找到一只空瓷瓶,里面有个纸团,打开来看,只字也无,盖的是嘲风印记。”祝长安撸起袖子,露出左臂上的纹身,凤头龙身,坐望形犬。
龙神帮九大帮主各执一枚印信,外人不得仿造,彼时他见了,坚信无疑,想到自个儿瞎了眼,错付于衣冠禽兽,回去做好准备,等到七月初二,嘲风回庄吃酒,这厢掐准了时机,引风吹火,复又乔装乘便,骗其只身而出,痛下狠手。
“你打哪儿弄来的明珠垂泪?”隔在真相前的纱幕层层揭开,温厌春屏住呼吸,听他说了一通,戛然而止,差点儿按捺不住火性。
却见祝长安攥紧双拳,脸色铁青,咬牙道:“三帮主有防备,不是某下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