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初期,为了吸引顾客,餐厅推出了连续一周的试吃活动。
“玉玲,你快看!饺子都快供不应求啦!”周念微脚步轻快地跑过来,语气里全是藏不住的兴奋。
姚玉玲从账本里抬起头,笑道:“牛肉丸也见底了,看来大家真的很喜欢。念微,你再去后厨看看,让他们抓紧补货。要是食材不够,得赶紧去采购。”
“好嘞,交给我!”
姚玉玲还花钱在报纸上打了广告,一时之间“知味馆”简直可以说十分火爆。
更贴心的是,餐厅每周都会推出一两道新菜,顾客只要进来用餐都可以免费品尝一小份。
餐厅里雇佣的都是华人,不仅如此,对于中国留学生,过来用餐还能打八折。
“本周新品——糖醋小排,欢迎各位同学尝鲜哟!”周念微笑盈盈地招呼着。
一位常来的留学生尝了一块,眼睛登时亮了:“就是这个味道!太正了,虽然比我妈的手艺还差那么一点点,但已经足够解我的馋虫啦!”
“嘿!”周念微故意伸手作势要端走盘子,“既然比阿姨做的还差一点点,那这盘糖醋小排我可就端走啦,不能让你将就呀”
张启明连忙护住盘子,笑着讨饶:“别别别!是我说错话啦,这道菜味道做的可太地道了,这可是我想念了好久的家乡味!”
“算你识相!”
这地道的中国家常菜,就像一块强力磁石,深深吸引着那些远离故土、在伦敦求学的中国学子。
就这样,知味馆迅在伦敦的留学生圈子里传开了,成了不少人下课放学就想钻进去的“老地方”。
来的不光是中国人,日韩学生、东南亚同学,甚至一些被中餐香味勾过来的本地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小小的餐馆,渐渐成了伦敦中国留学生的“暖心据点”。
在这儿,大家不仅能吃到一口熟悉的家乡味,更能甩开英文、痛快讲两句家乡话。
聊学业、聊生活、吐槽教授、交换信息——这儿不光是食堂,也是个小小的“信息中转站”和情绪加油站。
姚玉玲和周念微也在每天的忙碌中越走越近。
周念微现,除去‘曾经的对手’这层身份,两人更像是在异国并肩作战的伙伴。
一种新的关系,在烟火气里悄悄生根。
姚玉玲对餐厅管理的具体琐事根本不插手,她提议开办这家餐厅,根本就没图着能赚多少钱,只是想着给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平台。
也希望日后再有其他留学生来到伦敦,不至于举目无亲、孤立无援,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落脚、可以找到归属感。
而且,这里也能作为中国留学生日后长期的交流点,大家可以在这里持续交流学习、分享生活。
这样一来,可谓一举多得。
至于他们这批留学生将来回国后,这个餐厅可能会面临运营不当的问题,姚玉玲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到时候可以交给靠谱的当地华人继续经营,或是转让给有意接手的留学生,方法总比困难多,她相信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姚玉玲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学业上。
lse图书馆在o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小时对学生开放,馆里总是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学生——有人在笔记本上飞演算经济学模型,有人对着厚重的学术着作逐字标注,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专注的气息。
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姚玉玲也渐渐爱上了泡图书馆的感觉。
即便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姚玉玲也从不觉得自己可以松懈。
她很清楚,在这所顶尖学府里,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比如此刻坐在她隔壁桌的david,就对数字极其敏感,心算度简直快得惊人。
而这样的高手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在这里,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保持一颗谦逊进取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期间,也不是没有人向姚玉玲表达过好感,
“eae,周末有没有时间一起去看电影?”金碧眼的jas热情地出邀请。
谢谢你的好意,jas。不过这周末我得赶论文,而且……我很快就要回国了。姚玉玲礼貌而坚定地拒绝。
ohygod!这真是太遗憾了……jas脸上写满了失望。
他忍不住再次看向眼前的东方女孩:乌黑的长垂在肩头,乌黑的眼睛像黑曜石一样耀眼,皮肤也和他们族群那种苍白截然不同,带着温润的光泽。更吸引他的是她身上那股说不清的气质,像蒙着一层薄纱的东方秘境,神秘又勾人。
他忍不住为自己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