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快穿记录 > 第60章(第1页)

第60章(第1页)

说到重机枪,云爰爰就想起了憨娃子的嫌弃,“那重机枪有一百三十斤呢,他们队里有个小的,可想扛了,但个儿太小了,人又瘦,根本扛不起,憨娃子就嫌弃他,说傻小子要多吃饭,才能长力气,不然哪里扛得动枪?”

可是,谁又能吃饱饭呢?

谢宁也想到了这一层,安慰道,“我们会越来越好的,等缓过来了,我们就多生产农用机械,把农业生产的效率提上来,总有人人都能吃饱饭的一天。”

“嗯,那样的话,就该是清平盛世了吧?”

孩子们能够在教室里放心的上课,而不是小小年纪就扛起枪上战场,血洒沙场。

第161章旧时明月161

之前因着谢宁提醒,小郭对春草多了几分注意,但他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只好宠着孩子,想吃啥就吃啥,也鼓励她多交小伙伴,但是春草并没有交上任何朋友。

一放学就回家,小郭在那儿站岗,她就乖巧的坐在一旁写大字。

可这冷啊,他一个大小伙子的皮糙肉厚习惯了,春草这身子弱着呢,这么冷的天,要冻掉耳朵的。

只好拿着针线给孩子缝了个耳套,他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好歹能给孩子挡点风寒风,他不敢不让孩子跟,怕刺激到孩子,天知道他晚上悄悄去看春草却见着这孩子睁着眼睛到天亮的时候都要吓坏了。

问了春草只说睡不着,别的都不说,小郭只好请二妞带着孩子睡一段时间,照顾着些。

正当小郭用余光悄悄看春草这次写的是啥字的时候,就瞧见赵乐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这是熟悉的人,很快他们就放行了。

里头谢宁正披着棉被看书呢,太冷了,见赵乐这么高兴便猜道,“汪死了?”

今天的报纸她也看了,很多人都高兴,赵乐自然也不例外,把报纸重重的拍在桌子上,便哈哈大笑,“这狗汉奸终于死了。”

多可笑啊,他们对上三百个敌人,里面可能只有一百个小鬼子,剩下两百个,是伪军。

这是一个民族空前觉醒的时代,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史诗,而在暗面,又有多少民族败类变节投降、卖国求荣,认贼作父、助纣为虐,这是耻辱。

“日寇入侵犹如搅了一下停滞多年的池塘,各种古的沉滓,新的沉滓,就都翻着筋斗漂上来,在水面上转一个身,来趁势显示自己的存在了,可沉渣终究是沉渣,终究还要沉下去。”

赵乐讶异的看谢宁一眼,眼睛红红的问道,“你也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啊?”

见谢宁瞪了她一眼,就又笑嘻嘻的道,“我们去看歌剧吧,然后去下馆子,如此大快人心的事,可得好好庆祝庆祝。”

不止是她,大家伙都恨不得放鞭炮庆祝呢,但是材料紧缺,那鞭炮的材料得拿去造炮弹。

接着又说起了法币贬值的事,“我有的同事攒了好多法币呢,现在连个鸡蛋都买不了,幸好现在我随你,有钱就花,倒是没有多心疼的。”

谢宁对此有点小骄傲,他们院里的,都不攒钱,她自己就说了,现在战乱,纸币不保值,最好不要攒着,特别是法币,不过边区币倒是可以攒一点,因为上面有特意控制,价值比较稳定一点。

攒黄金是不想了,但攒纸币不如攒吃的穿的,保障自己的生活。

只不过即使法币贬值,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都是有供给的,按时按量放,吃穿住行都有涉及。

不过,“经济崩盘,人心不聚,法币的贬值直接会引国人对纸币的信任危机,而且国党内部势力复杂,不起钱,就没人愿意卖命。。。。。。”

当一个政府的钱不被人认可,那哪来的钱为军队提供军饷和军火?

别看说的好听,真要饿死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保命,而且,饥饿的士兵,怎么拿起枪?

事情果然如此,士兵在前面打仗,但是却等不到补给,因为军粮根本没等运到前线就被卖了,在战乱时期大国难财的人大有人在,但还是看的让人揪心。

本来国工之间就关系紧张,那明里暗里的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国党内部也不清明,那各个势力,每个都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种种争端之下,直接导致的就是正面战场的失利。

士兵没军饷没粮吃,为了活命,只能逃。

第162章旧时明月162

年初,谢宁跟着众人在那儿听蒋的元旦演讲,说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以归政于全国的国民”等等。

广播里的声音还在继续,便有人开始嗤道,

“虚伪。。。。。。”

“政治骗局罢了。”

去年国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直接暴露了国党一党专政的腐败,于是,改组国民政府,成为人民越来越强烈的普遍要求,蒋这才在广播里进行展望。

对于蒋的套路,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大家纷纷讨论,准备把蒋的这些套路一一打破,然后便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主张中工代表团在去年的时候在参政会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但是对方一直置之不理。

最后决定派人去重庆进行谈判,虽然心底都清楚这次谈判可能毫无结果,但重要的是意义,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孤立顽固派。

然后就是准备召开七大,谢宁默默写着自己需要作的报告,大家也都在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包括文联和鲁艺的师生们。

谢宁在礼堂看到给党的七大准备献礼节目《白毛女》的时候微微讶异,她知道这部歌剧很有名,但是以前从来没有看过,没想到它竟然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并表演的。

很好看,在这个时代来说很新颖,和以往的如《兄妹开荒》等歌剧都不一样。

自从上次在礼堂看了歌剧后,赵乐就迷上了歌剧,一有空就喊谢宁一起去看,念叨谢宁埋在书堆里,都要变成书呆子了,怎么也得出去见见阳光。

要走十几里路呢,谢宁安详的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她不想动啊,而且已经看过了,并不想再看一次,赵乐只哼哼两声,便让小扬把马给牵出来了,谢宁只管在马上坐着,他们走着就行了!

可是骑马也屁股疼啊,但对上二妞和那群小伙子亮晶晶的眼神,谢宁妥协了,得,去吧,都跟着她拘在院子里,就是马儿也得时不时的放出去跑两趟。

赵乐指着舞台道,“舞台很简陋,演员服装和道具跟我以前在外国看的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也没有礼堂那里做的好,但是,其中传播的精神远我所看过的任何一部歌剧。”

整部歌剧通过揭露无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血与泪,歌颂了工党的领导作用,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