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请谢轻篷出山,是徐化为这个牛鼻子老道为自己打造的通天梯。
他入京後深入道观,也打听了不少世家的见闻。
他既懂五行八卦,又识风土水文,虽没有满腹文章,却也算得上能人。
因此稍作思量,便知道自己不能以寻常门客身份入局。
他自向李平儿举荐自己,开篇先是夸赞李平儿,又奉承了一番天子,这才提到自己想要试一试伸手,请谢轻篷出山。
正巧李平儿也在愁这件事。
她想要一个能在世家中有权威的人能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
眼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谢轻篷。
徐化为夸赞人的文风虽直白,却不显谄媚,颇有几分天道在我的气魄。听闻他是道士出身,更添了几分玄妙。
李平儿决心一试,于是向建元帝请了旨意,给徐化为一个机会。
徐化为在出手之前,已经在山中清修了一段时日。
谢轻篷与衆人想象中广袖轻袍的傲气文士完全不同。
他为人并不傲气,甚至算得上亲和,时常与农人攀谈,又自己养桑纺织,闲暇时候垂钓于碧溪之上。
远看不过一矍铄老者而已。
与记忆中宛州故人——洪涧行丶谢端,完全不同。
洪涧行大腹便便,为人豪爽,爱招揽门客,宛州世族如同花团,簇拥热闹。
谢端则不同。
他年逾四十仍旧一身风骨气,清雅不凡。自视清高,行为举止间都透着一股傲慢和规矩。他不像洪涧行这样好女色好美酒,甚至不像洪涧行这样好权势。
他最怕的是洪涧行不听自己指令?又或者是宛州城败?亦或者是被厉王所俘?
都不是。
他被抓了,即便是厉王也不敢杀他。
他失败了,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洪涧行等人不仅尊重他,更有着共同的利益。
但他也是怕的。
自宛州城败之後,谢端也开始养名望,似乎遁入山野中。估计要缓上好几年,出来赢一场必胜的战,才能挽回名声。
他最爱的儿子没能给他争气,他最瞧不上的儿子反倒官运亨通。
谢端害怕了,他害怕频繁的失败坏了自己的口碑。
怕气节受损,怕名声有碍。
怕人笑话他识人不清,纸上谈兵,枉为谢家子。
他最怕的是抱负无望,没有人再认可他,没有人再信任他。
说起来,谢端与谢轻蓬不愧是本家。
徐化为心想,想要讨好谢轻蓬的太多了,他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哪里比得上这些人。
他要做的,就是放大谢轻蓬的畏惧。
他的想法,与李平儿的不谋而合。
下谋用金,中谋用权,上谋用心。
不外如是。
谢端躲进山林中,谢臻之在江南一败涂地,谢家唯独十七郎谢逡之有几分本领。
可惜龙阙帝太过年幼,即便谢逡之有驱虎吞狼的手段,也敌不过如今势头正盛的建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