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七零小农女免费阅读 > 第16章 管理难题(第2页)

第16章 管理难题(第2页)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林长河展现出了苏晚从未深入了解过的另一面——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条理化能力。他或许不擅长市场开拓和产品设计,但在构建秩序和流程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天赋。

他不再满足于只听苏晚转述问题,而是直接扎进了车间。他不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看,仔细地听。他看裁床如何领料、下料,看缝纫工如何交接半成品,看质检如何判定标准,看仓库如何入库、货。他甚至在休息时,看似无意地坐在工人中间,听他们抱怨工作中的麻烦和不便。

然后,每天晚上,他都会将观察到的情况和苏晚讨论,用他那工整甚至略显笨拙的字迹,在笔记本上一条条列出问题,再逐一思考对策。

“裁剪出错,是因为领料单和生产任务单混淆。”他指着本子上的记录,“要分开印制,不同订单用不同颜色区分,车间主任签字确认才能领料。”

“工序交接混乱,是因为没有流转卡。每个部件从一个工序到下一个工序,必须附上卡片,写清楚订单号、规格、数量,接收人签字。”

“新老员工矛盾,一部分是工作量计算不透明。计件工资的标准要更细化,不同工序、不同难度的工时定额要重新科学测算,张贴公布,人人监督。”

“职责不清,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每个岗位,班长、质检员、仓库管理员……该干什么,负什么责,要白纸黑字写清楚。”

一条条、一款款,林长河结合他在部队的管理经验和这些天细致的观察,提出了具体而微的方案。他没有高深的管理理论,所有的建议都源自实际,直指痛点,操作性强。

苏晚越听越是心惊,也越是欣喜。她仿佛看到了一个精密的齿轮箱正在林长河的手中缓缓成型。她负责补充细节,将他的想法用更规范的语言落实成文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出台的,是《锦绣制造厂生产流程管理规定》。这份由林长河主导构思、苏晚执笔润色的制度,详细规定了从接单、分解任务、领料、裁剪、缝纫、组装、质检到包装、入库、货的每一个环节,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交接手续,附上了统一的单据样式。

接着是《岗位职责说明书》和《计件工资核算细则》。前者让每个人清楚自己的权责边界,后者则用透明化的计算方式,试图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

制度初稿形成后,苏晚召开了全厂大会。当她将一份份油印的制度草案分下去时,台下鸦雀无声,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感受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氛。

苏晚站在前面,详细讲解着每一项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她讲得清晰而坚定,而林长河就站在她身侧稍后的位置,沉默如山,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那无形的气场,让一些原本心存疑虑或不服的人,也不自觉地收敛了神色。

讲解完毕,进入讨论环节。孙卫国第一个站起来,带着点挑衅:“厂长,这规定是不是太死了?干个活跟绑着手脚似的,还能有效率吗?”

苏晚正准备解释,林长河却上前一步,目光落在孙卫国身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也离不开脚下两条铁轨。规矩,就是让厂子这列火车不跑偏、不翻车的铁轨。”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觉得绑手脚,是因为你习惯了乱跑。真上了轨道,你才能跑得更快,更稳。”

孙卫国张了张嘴,在林长河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目光下,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悻悻地坐下了。

赵婶子也提出了担忧:“晚晚,长河,这……这以后干啥都得签字画押的,是不是太见外了?咱们自家人……”

这次是苏晚开口,她语气温和却坚定:“婶子,这不是见外。正是因为咱们是一家人,才更要立好规矩。有了规矩,才能避免误会,才能让咱们这个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不会因为人多事杂就散了架子。”

她的话,说到了老员工们的心坎里。她们或许不理解所有条款,但她们信任苏晚和林长河,相信他们是为了厂子好。

制度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习惯了随意性的工人们感到诸多不适,抱怨和差错依然存在。但林长河展现了他在执行层面的铁腕。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巡视车间,检查单据流转,核对岗位职责。对于违反规定的,无论是谁,一律按章处理,毫不容情。

一次,张梅因为赶工,没有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就将半成品送到了下一道工序,导致一批产品无法追溯责任人。林长河现后,当场责令张梅停工学习制度半天,并扣了当日的部分工资。

张梅又委屈又生气,跑到苏晚办公室诉苦。苏晚心中不忍,却还是硬着心肠说:“婶子,长河做得对。规矩定了,就要执行。今天对你网开一面,明天这规矩就成了一纸空文。”

另一方面,当新的计件工资细则实施后,第一个月薪日,几个手脚麻利的新员工,如孙卫国,现自己的工资比上个月有了显着提高,而一些原本靠着资历和“苦劳”的老员工,收入则相对下降了一些,但因为标准透明,核算清晰,所有人都说不出什么。孙卫国看着手里的钱,再回想林长河关于“轨道”的话,第一次沉默了下来。

更让所有人信服的是,随着制度逐步落实,生产的混乱局面以肉眼可见的度好转。下错料、混订单的事情极少再生,工序交接顺畅,责任清晰可查,生产效率竟然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不降反升,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一个月后,厂子的运转明显顺畅了许多。虽然偶尔还有小摩擦,但在明确的规则面前,大多数矛盾都能找到解决的依据,不再需要苏晚事必躬亲地去“灭火”。

这天晚上,办公室终于不再灯火通明。苏晚和林长河难得地准时回到出租屋。苏晚炒了两个小菜,还温了一壶黄酒。

她给林长河斟满一杯,举起自己的杯子,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长河哥,敬你。要不是你,我现在可能还在那团乱麻里打转。”

林长河端起酒杯,与她轻轻一碰,一饮而尽。灯光下,他冷硬的眉眼似乎柔和了些许。

“是你扛住了压力。”他看着苏晚,认真地说,“立规矩,难免要得罪人。你心软,但这次,没软。”

苏晚笑了,笑容里带着历经风雨后的成熟与坚定:“因为我明白了,对少数人的‘心软’,就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也是对厂子的不负责任。”她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而且,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决定,你都会在我身边,帮我稳住阵脚。”

林长河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她放在桌上的手。他的掌心温暖而粗糙,传递着无声却磅礴的力量。

窗外,省城的夜晚灯火阑珊。出租屋内,灯光温馨。这一次的管理危机,像一次淬炼,不仅让锦绣制造厂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骨架,也让苏晚和林长河在事业和情感的配合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一个主外,开拓进取;一个主内,稳固根基。一个似水,柔韧包容;一个如山,沉静可靠。

这山水相依,刚柔并济,共同托举着“锦绣”这个初生的品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稳稳地驶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而他们都清楚,前方的航路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但只要他们携手,一个掌舵,一个护航,便无惧任何风浪。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锦绣小农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