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青色回忆适合什么属相的人 > 第25章 也叫上我(第1页)

第25章 也叫上我(第1页)

彦宸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回到客厅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脚步微微一顿,心头那点因为被夸奖而飘飘然的得意,迅被一种更深的、近乎敬畏的专注所取代。

张甯已经解开了那两条在她跑动时于肩后跳跃的麻花辫。乌黑柔顺的长如同流动的墨色瀑布,重新披散下来,一部分垂落在胸前,随着她微微前倾的动作,梢几乎要触碰到那些悬挂在半空中的彩色线条;另一部分则沿着她纤细的脖颈滑落,遮住了她运动服的后领,只留下脖颈处一小片因运动和思考而微微泛红的、细腻的肌肤。阳光透过窗户,恰好在她柔和的侧脸和披散的丝上勾勒出一圈温暖的光晕,与身后那片由线条和卡片构成的、充满了冰冷逻辑与宏大叙事的“信息星图”形成了奇异而动人的对比。

她不再是那个仅仅被震撼的旁观者。此刻的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个由彦宸搭建的思维迷宫之中,成为了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和参与者。她的眼神专注得近乎锐利,目光飞快地从一个节点扫到另一个节点,从伊拉克的红色心脏,到美国的蓝色网络,再到那条贯穿始终的金色石油美元暗线。她的眉头微蹙,白皙的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滑过一张写着“联合国安理会o号决议”的卡片,然后又停留在标注着“萨达姆战争债务”的黑线节点上。

她没有说话,整个客厅安静得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以及她自己那轻微而均匀的呼吸声。但彦宸能感觉到,她的大脑正在以惊人的度运转着。她不仅仅是在阅读和理解他构建的这个体系,更是在用她自己那同样庞大且逻辑严谨的知识库,与眼前的信息进行着高的印证、比对、分析和推演。他甚至能想象出她脑海中正在同步运行的另一个“星图”,或许更加精密,或许侧重点不同,此刻正与他这个实体版本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与融合。

她的下唇被贝齿轻轻咬住,这是一个她深度思考时下意识的小动作,带着一种不自知的专注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彦宸看得有些出神,连忙将目光移开,落在自己手中的茶杯上,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热。

就在这时,张甯的动作有了变化。她的目光锁定在了“苏联”那个挂着问号的节点附近,眉头蹙得更紧了。她似乎在确认着什么,然后像是终于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的、但被忽略的变量,身体微微前倾,空着的右手下意识地抬起,指尖虚空地点向那片区域,仿佛想要抓住那缕稍纵即逝的思绪,将其固定下来。

几乎在她动作的同时,彦宸动了。

他极其迅且无声地,先将手中那两杯散着清雅香气的茉莉花茶,稳稳地放在了墙角那张被挪开的长条茶几的空余角落上。这个动作极其短暂,却显示出一种乎寻常的默契和对当下情境的尊重——先确保“后勤”无虞,不让任何可能的分心干扰到她即将开始的“创作”。

放下茶杯的瞬间,他已经摸出了一支黑色的油性马克笔,拔掉笔帽、露出笔尖。他快步走到张甯身边,在她那只抬起的、似乎要抓住什么的右手旁边,将马克笔轻轻递了过去。时机恰到好处,既没有打断她的思路,又在她最需要工具的那一刻,将解决方案送到了手边。

张甯的指尖顿住,目光从半空中那虚无的节点,缓缓落到眼前这支黑色的马克笔上,然后又抬起,看向递笔的人。

彦宸的脸上没有了刚才那种傻乎乎的得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的、带着鼓励和期待的眼神。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她:拿着,写吧,把你想到的加进去。

张甯接过笔,触手是略带冰凉的塑料笔杆。她张了张嘴,那句习惯性的、带着点疏离客套的“谢谢”已经到了嘴边,却在看到彦宸接下来的动作时,又咽了回去。

只见彦宸并没有因为她接过了笔就停下动作。他像是早就预料到一支笔、一个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她接过黑笔的同时,他的另一只手已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小叠东西——那是一叠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空白卡片,有标准的白色硬卡纸,也有柔和的浅黄、淡蓝、甚至几张醒目的粉色和绿色卡纸,旁边还夹着两支颜色不同的细杆彩笔,一支红色,一支蓝色。他将这一小叠“弹药”托在掌心,再次递到她面前,仿佛一个军械官在为即将上战场的将军呈上武器。

这一次,张甯没有立刻去接那些卡片和彩笔。她只是看着彦宸,看着他那双亮晶晶的、充满了“快用吧,快用吧,我知道你需要”的热切眼神,看着他那副殷勤备至、恨不得把整个文具店都搬来给她当后援的模样。

然后,她笑了。

不是之前那种短暂浮现、迅收敛的微弱笑意,也不是那种带着点嘲讽或无奈的冷笑。这是一个清晰的、带着嘉许和暖意的笑容。她的嘴角上扬,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那双总是清冷锐利的凤眼也弯了起来,眼底仿佛有星光在闪烁。这个笑容如同瞬间点亮了整个略显严肃的“作战指挥室”,让空气中那些由地缘政治、石油美元、战争阴云构成的紧张因子,都暂时消散了些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算你机灵。”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和赞许。

她伸出手,从彦宸掌心那叠卡片里抽出一张干净的白色硬卡纸,又顺手拿过了那支红色的细杆彩笔。

她的目光重新投向那片由线条和卡片构成的“星空”。这一次,她的眼神更加坚定,也更加具有穿透力。她不再仅仅是验证和吸收,而是开始主动地编织和塑造。

她的笔尖悬在白色卡片上方,略作停顿,似乎在斟酌最精准的词语。然后,笔尖落下,快而流畅地在卡片上写下了几个字,字迹清秀而有力:

“民族问题↑经济↓苏联”

简短的几个字,加上明确的指向和趋势箭头,瞬间为那个原本只带着一个问号的“苏联”节点,注入了极其关键的内部变量分析。上升的民族问题,下滑的经济状况——这两股力量如同内部的暗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庞大帝国在当前国际棋局中的立场和能力。她没有写戈尔巴乔夫,没有写改革,只用最核心的两个变量,点明了其潜在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

写完,她拿起旁边一个小巧的金属夹子,踮起脚尖(彦宸下意识地想去帮忙,但忍住了),将这张白色的卡片,用红色的字迹,牢牢地夹在了连接“苏联?”节点的那条灰色主线的旁边,让它与彦宸原有的标注形成了一种补充和对话。

紧接着,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转向了那条贯穿全局的、代表石油美元体系的金色线索。她放下红笔,换上了那支蓝色的彩笔,又抽出一张淡蓝色的卡片。这一次,她的书写度更快,仿佛思路早已清晰:

“欧洲日本能源依赖?”

这几个字被写在了淡蓝色的卡片上。她没有用肯定句,而是用了一个问号结尾,暗示着这是一种需要持续观察和评估的依赖关系。这张卡片被她巧妙地挂在了金色主线的一个分支点上,那个分支隐约指向着代表西方达工业国的方向(即使彦宸没有明确标出具体国家,但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已有所暗示)。这张卡片如同一个探针,将海湾的紧张局势,通过能源这条命脉,与全球经济的另外两个重要引擎联系了起来,提示着潜在的全球性经济风险。

做完这两个补充,她并没有停下。她的目光如同扫描仪,再次快扫过整个“星图”,捕捉着那些逻辑链条上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需要进一步阐释的地方。很快,她的视线定格在了彦宸标注的“战争风险评估”区域附近。那里有几个简单的评估词,但缺乏更具体的指向。

她再次拿起黑色的粗马克笔,这次选择了一张小一点的、醒目的黄色卡片。笔尖落下,写下了四个字,带着一种冷静的警示意味:

“代理人战争可能?”

这四个字,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它没有直接断言战争的形式,却指出了在中东这片复杂的土地上,大国博弈下一种极其常见的、隐蔽而残酷的冲突模式的可能性。她将这张黄色的警告卡片,用一个红色的塑料夹子(颜色本身也带着警示意味),挂在了“战争风险评估”卡片的正下方,让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补充说明。

她的动作并未就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张甯仿佛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她的身影在客厅中那片悬挂的“星图”下移动,时而驻足凝视,时而快书写,时而踮脚悬挂新的卡片,时而调整已有卡片的位置或连线。彦宸就像一个忠实的、完全沉浸其中的助手兼观众,在她需要时递上不同颜色的笔或卡片,在她思考时则安静地退到一旁,目光紧随她的动作和那些不断增殖、变化的节点。

她补充了关于以色列安全担忧的节点,用一条细细的紫线将其与美国的战略考量连接;她添加了关于国际舆论和媒体宣传的卡片,挂在了几个主要国家节点的下方;她甚至在“石油价格”附近,用铅笔画了一个简单的供需曲线草图,并在旁边标注了“投机资本?”。

时间在专注的思考和无声的协作中悄然流逝。原本只是彦宸个人思维外化的“星图”,在张甯的参与下,变得更加丰满、立体,也更加复杂和充满张力。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两个人思维碰撞、交融、共同构建的成果。

终于,当张甯在“联合国”节点旁,审慎地加上一张写着“大国一致原则的考验?”的浅灰色卡片后,她长长地、无声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程。她放下手中的笔,用指尖轻轻揉了揉有些酸的眉心,然后向后退了两步,再次抬起头,审视着眼前这个比半小时前更加庞大、更加错综复杂的“信息宇宙”。

阳光的角度已经生了变化,不再是清晨那种柔和的斜射,而是变得更加明亮和直接。光线穿过窗户,将整个“星图”照得纤毫毕现,那些彩色的线条和密密麻麻的卡片,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近乎炫目的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彦宸适时地端起放在茶几上的两杯茶,走到她身边,将其中一杯递给她。杯壁已经只是温热,不再烫手,甚至可以说有点凉了。

“喏,宁哥,润润嗓子。”他笑着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满足,“辛苦了,席分析师同志。”

张甯接过茶杯,入手微凉的触感让她从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中稍微抽离出来。她低头看了看杯中色泽已有些深的茶水,又抬头看了看彦宸,他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共同完成某项杰作后的光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