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109章谢工酒
元香家的新屋子终于盖好了。
青石砖地,一尘不染,屋舍宽敞亮堂,利落规整,她瞧着自然很是满意。
村里人乡亲们在她家帮忙了大半个月,元香除开买买需要的建筑材料,其他大多没操上什麽心。
这都要感谢同方哥与同良哥两人出了不少力,忙前忙後地张罗着人手,另外还有大山哥,替她做了好几件结实家具。
为表谢意,元香送了他们兄弟俩各一匹棉布作为谢礼,给大山哥送了一套精巧好用的锯子跟刨子。
听金凤姐说大山哥已经打算收宋长根家的两个儿子宋阿开和宋阿来当徒弟了,最近他也忙得很呢,因为赶制陶器的同时自然需要装陶器用的竹匣子。
上次就是喊的这俩小子来帮的忙,大山哥见他俩在这方面还挺有天赋,索性直接收了当徒弟,这样他以後也能省力些。
元香听了也替他高兴,“这可是好事儿,咱村里年轻人要是个个都能学门手艺,以後也不怕没饭吃。”
至于村里其他帮过忙的乡亲们,她也都记在心上,已经提前喊好了人,准备请他们吃一顿“谢工酒”。
又因为村里人白日多有营生要忙,做豆腐丶出门买卖丶下地的都有,元香便将谢工酒的席面定在了晚上。
何嫂子如今每日都要去县城送豆腐,她架着驴车早就驾轻就熟,这回元香请她顺路帮忙,从城里的集市采买些肉菜食材和酒水回来。
她自是爽快应下,这日,她送豆腐的脚程比平日还快些,一送完货便去了集市,按着元香列的单子一一采买妥当。
等她急匆匆赶回来的时候,天还未到正午,驴车一路哒哒哒地驶进村口再去到元香家,车上堆满了各式菜食,红白相间的猪肉,一坛坛封口紧实的米酒用草绳绑得结实,还有几只活蹦乱跳的草鸡,全都是从集市里挑了上等的新鲜货。
而元香家这边早已热闹开了,锅竈边炊烟袅袅,赵阿婆丶陈氏丶金凤一大早就过来准备张罗,有的在洗菜,有的在竈间里点火烧水,砧板上都是菜刀落下的声音,锅碗瓢盆叮当响,热气和香味在院子里飘散开来。
见何氏回来了,她们把车上的食材一一取下来搬进竈房後,女人们在竈房里一边备着菜一边说些闲话。
“哎,我说。。。。。。”陈氏手里剥着蒜,语气里透着一股忍了许久的疑惑,“宋良贵家最近是不是突然安稳了许多?你们说,这前阵子吵得鸡犬不宁的,连夜里都不得清净,我都快被烦死了。”
“可不是嘛,”赵阿婆一边择菜一边应和,“那几天啊,不是江翠娥在闹,就是宋良贵在骂,隔着三户人家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自上次宋良贵被上门要债之後顺带不要脸地卖了江翠娥後,她回去自然是没给他好果子吃,偏这宋良贵还不认错,两人恨不得在家里要打起来。
“管他们干嘛呢?”金凤撇撇嘴,一边说一边将切好的猪肉放进一口瓦盆里进行腌制。
原本听着大家讲话不太作声的何氏这时突然开口道:“我今日。。。。。。好像在城里看见他了。”
几人顿时停下了手里的活,纷纷侧头看她。
“谁?”赵阿婆问。
何氏继续道:“就宋良贵啊,我不是去城里送豆腐嘛?赶车回来的时候瞧见他一个人背着个口袋,样子还鬼鬼祟祟的,越看越眼熟,我凑近一看,还真是他!”
陈氏眼珠转了转,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声音拔高了几分:“他不会。。。。。。又去赌了吧?”
何氏皱着眉摇摇头:“我也不晓得,就瞧见他一个人在路上低头快走的样子,看着挺鬼祟的。”
“上次都快闹出人命来了,这还敢去赌?!”赵阿婆在竈台那边也插了一句,语气里透着气愤和不可思议。
那次赌坊派来要债的人那凶神恶煞的,跟要人命似的,宋良贵被吓破胆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呢,这麽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不过,除开这个,她们也想不到他这时候还急着去城里瞎晃悠干啥。
元香在竈台前自然也听见了她们的这番话,眉心轻轻蹙了下,不过也没多说什麽。
陶盆里的面团已经醒好,元香洗净手,取出一团面,轻轻按扁,擀成一张薄薄的圆饼。
剁得细细的五花肉混着刚切好的新鲜葱花放置在一旁,她将拌好的馅料均匀地铺在面皮上,再细细卷起丶压实丶按扁,做成一个厚薄适中的圆饼。
锅底抹了层猪油,稍一烧热,她便将饼子轻轻放入锅中,顿时“嗞啦”一声脆响,肉香丶葱香伴着面香就像被唤醒一般腾地逸出,锅里热气缭绕,饼底迅速变得金黄酥脆。
饼底渐渐变得金黄酥脆,边缘微微翘起,她用铲子小心翻面,再按压几下,让油香渗进每一层。
一张接着一张,很快便烙出了一大碗的饼子。
“来来来,趁热尝尝!”元香笑着把刚出锅的葱花肉饼递给屋里帮忙的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