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婆洗净手接过一块,刚出锅的饼子还有些烫手,立马咬下一口,只听“咯吱”一声,“哎哟,这饼子香脆得很!”
如今的日子,比起刚搬来那会儿,已经宽裕了许多。
前阵子元香这里一连忙了好些时日,金凤过来跟着一起做陶器,大山则是专门打制陶器用的竹匣子,两人一齐挣钱,手头宽松多了,她现在隔三岔五都会买点荤腥给孩子大人都解解馋了。
陈氏嘴里也鼓着,柔软多汁的肉馅混着焦脆的面皮,平日里哪能吃上这个啊?她边嚼边说话,“元香,你这饼子都能去集市上卖钱了!”
元香听了夸也笑,不过其实也不是她烙饼的技术有多高明,无非是舍得用料罢了。
肉馅里盐丶酱丶生姜末丶油一样不少,足够调入味了,还有锅底那实打实的一层猪油抹下去,只要火候别翻车,出来的饼子准是又香又脆丶好吃得很。
厨房里谈笑声热热闹闹的,那头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小跑声。
二果和三喜早就闻着香味快步跑过来的,特别是三喜,在外头的时候早就饿了,鼻子皱得高高的,眼睛亮得像小星星,一进屋就扑上前来:“阿姐,什麽这麽香啊!”
跟在後头拎着水桶的是阿允,桶里几条鱼正活蹦乱跳地拍水,溅得桶沿四下飞珠。
前几日得知阿姐要请村里人吃饭,二果立马说他可以捕鱼来添菜。
然後他就央着大山哥做了几个竹编的鱼篓子,昨晚天黑前就挑了水道把鱼篓子放了下去,今日一早,仨人便一起去收篓了。
“哎呦,这鱼个头还真不小!”金凤蹲下身瞧了瞧水桶,笑着夸道。
二果裤腿卷到膝头,脚丫子湿漉漉的,一进屋就把鞋踢了,赤着脚在青石砖地上走来走去,天气虽然热,他倒是自在得很。
一边嚼着香喷喷的肉饼,他一边笑着对金凤姐道:“也是多亏大山哥做的篓子好用了!”
元香也看了看那鱼,想到家里还有不少村里人送来的豆腐,“做个豆腐鱼汤倒是不错。”
见阿允一个人又从竈房走出去,元香擡头瞧了眼窗外,果然,院子里响起了水瓢舀水“哗啦哗啦”的声音。
她就知道,他是出去洗脸了,如今这天气,在外头哪怕不干什麽来回一趟都得出一身汗,阿允又是一贯地爱干净。
她朝外头喊了一句:“洗完赶紧进来吃饼啊,是我烙的,可香了。”
那边水声停顿了片刻,而後传来慢悠悠的应声:“知道了。”
没多久,阿允洗净了回来,头发还带着点湿意,额前几缕黑发服帖地搭在额角,领口也整理得板板正正,整个人瞧着清爽多了。
元香早将一张热乎乎的肉饼切好,递了过去:“趁热吃。”
他接过後低头咬了一口,没什麽表情地慢慢咀嚼着。
元香瞧着他,心里忍不住泛起点疑惑。
这几日阿允总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说话也少了,好像在想着什麽事情似的。
她想着这段时间她们确实都忙得不可开交,等空下来抽个时间,好好问问他到底怎麽了。
到了下午,日头渐渐往西落,炽热的暑气也退了一大半,伴着凉风,这个时辰吃饭最是舒服,宋家的人也陆陆续续到了。
元香家桌椅有限,村里人索性把自家桌凳一并搬来,七手八脚地在院子里摆开了四五张长桌的席面。
谢工酒是元香早些天一家一家亲自去通知的,这会儿到场的差不多有村里一半人,院里顿时热闹起来。
“哎,需不需要我们搭把手?”几个汉子撸起袖子,在竈房窗户那头探过脑袋来问。
赵阿婆在锅前忙得热火朝天,闻言也乐呵呵地回:“快好了快好了,你们先去坐下歇会儿,待会儿招呼你们!”
不少人还带了家里的小孩过来,知道家里大人前段时间在帮村里人盖屋子,但是还没来好好看过,
现在一踏进院门,瞧见这宽敞干净的院子丶铺得整整齐齐的石砖小路丶还有那一排排亮堂堂的屋子,顿时一个个都看呆了。
“哇~”惊叹声此起彼伏,小脸蛋上写满了新奇与羡慕。
孩子一多就热闹起来,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娃娃们立马凑作一团,在院子里的石砖小路上你追我赶地跑着,笑声一串接一串,吵吵嚷嚷的,惹得大人们都忍不住笑骂:“慢点跑,别摔着!”
这时有人进来说罗六来了,元香一听,把手上的活儿放下擦了把手就准备出来招呼他。
她前些日子只是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他还真记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