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日常蕴宏图
北静王水溶承诺的资助,果然在三日后便由王府长史亲自送达。随同而来的,还有一份措辞严谨、条款清晰的捐赠文书,明确列明了捐赠金额、用途以及北静王不参与日常管理的承诺。黛玉仔细审阅后,心中最后一块石头落地,郑重地在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用了嘉慧县主的印鉴。这笔巨款,她并未全部留在身边,而是将其大部分通过可靠的钱庄汇往扬州族兄林砚处,用于老宅的修缮和前期筹备,只留下一小部分在京城作为日常用度和应急之需。
资金到位,仿佛给整个筹建工作装上了强劲的车轮,度陡然加快起来。与扬州的书信往来变得愈频繁。林砚接到款项后,回信中充满了干劲,详细汇报了老宅的勘察情况:宅子主体结构尚好,但因年久失修,多处需要更换梁柱、翻新瓦片、重铺地砖;园林部分荒废严重,需要重新规划整理;他已按照黛玉信中附上的草图意向,开始联络扬州当地最好的工匠和建材商人,不日即可动工。信末,他还提及,已按照黛玉的嘱咐,暗中寻访了几位当年在老宅服务过的老仆或其后人,果然找到了一些母亲贾敏生前用过的旧物,如一架旧琴、几箱书籍和一些手稿,均已妥善保管,待宅子修好后再行安置。这个消息,让黛玉欣喜不已,对这位族兄的办事能力更加信任。
京城这边,黛玉也并未闲着。虽然主要工程在扬州,但清舍的章程制度、课程设置、师资物色等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她在京城提前谋划。她的生活,由此进入了一种新的节奏:既有日常的宁静与琐碎,又充满了为未来奔忙的充实感。
这日午后,秋阳暖融融地照进小院。黛玉刚写完一封给扬州的回信,详细交代了一些关于寝舍内部设计的细节要求(比如每个房间都要有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书案和书架的尺寸要符合女子使用习惯等)。她放下笔,轻轻揉了揉有些涩的眼角,起身走到窗边活动了一下筋骨。
窗外,紫鹃和雪雁正坐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低声说笑着。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她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紫鹃在缝制一件秋香色的软绸寝衣,看那尺寸和样式,显然是给黛玉的。她的针脚细密匀称,神情专注。而雪雁则在努力地绣着一方手帕,帕子上是几竿歪歪扭扭的翠竹,她不时皱起眉头,对着图样比划,嘴里还念念有词。
黛玉看着她们认真的模样,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她今日穿的是一件新做的藕荷色杭绸夹袄,领口和袖口镶着一道窄窄的银边,下身是一条素白的百褶裙。头挽成一个简单的堕马髻,除了那支羊脂玉簪,只在鬓边别了一朵小小的淡紫色菊花,是早晨雪雁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显得格外清雅俏皮。自从出宫后,她在衣着上越偏爱这些柔和雅致的颜色和简洁的款式,觉得比宫中那些华丽的宫装更让人身心舒畅。
她推开房门,走了出去。听到脚步声,紫鹃和雪雁同时抬起头。
“小姐,您忙完了?”紫鹃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问道。
“嗯,刚写完信。”黛玉走到她们身边,在另一张石凳上坐下,“你们在做什么好东西呢?”
“奴婢在给您做件新寝衣。”紫鹃笑着将衣服展开给黛玉看,“这天渐渐凉了,您那件旧的有些薄了。这料子是前儿李嬷嬷的儿子从苏州捎来的,说是顶好的软绸,贴身穿着最是舒服。”
黛玉伸手摸了摸,料子果然柔软滑腻,触感极佳。“辛苦你了,紫鹃。你的手艺总是这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姐喜欢就好。”紫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姐小姐!”雪雁也迫不及待地举起自己的手帕,“您看奴婢绣的竹子有没有进步?”
黛玉接过来,仔细端详。那竹子的形态确实比她上次看到的要好了一些,至少竹节的地方不再是一团乱麻了。她点点头,鼓励道:“嗯,有进步。这竹叶的方向把握得比上次好多了。不过…”她指着一处针脚略显稀疏的地方,“这里的力道还要再均匀一些,不然绣出来的叶子就不够饱满了。”
“是!奴婢记住了!”雪雁认真地点头,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收回手帕,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看着雪雁那股认真劲儿,黛玉和紫鹃相视一笑。黛玉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对了,紫鹃,前日让你打听的关于京城附近可有擅长女科的医婆或精通草药的药农之事,可有眉目了?”
“回小姐,”紫鹃连忙答道,“奴婢通过李嬷嬷打听到一位姓白的老嬷嬷,据说祖上三代都是做医婆的,尤其擅长妇科和小儿科,在城西一带颇有名气,为人也很和气。还有一位住在西山脚下的老药农,姓冯,对草药的习性非常了解。奴婢已经托人递了话,看看他们是否愿意闲暇时来清舍授课或者指点一二。”
“很好。”黛玉满意地点点头,“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往往有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正是我们清舍需要的。待遇方面可以优厚一些,务必要显出我们的诚意。”
“奴婢明白。”紫鹃应道,“还有一事。小姐上次说想在清舍开设一门‘算学’课,奴婢想着,这教算学的先生恐怕不好找。寻常闺塾师大多只教诗文女红,精于算学的女子实在凤毛麟角。”
这确实是个难题。黛玉微微蹙起眉头,思索片刻,道:“若是实在寻不到合适的女先生,或许…可以考虑请一位年高德劭、家风严谨的老账房先生?上课时,可在讲堂设纱屏隔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倒也符合规矩。再者,算学重在实用,老账房的经验或许比书本更有用。”她这个想法,可谓是有些大胆了,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也只能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变通一下。
紫鹃听了,眼睛一亮:“小姐这个主意好!奴婢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一来,选择的余地就大得多了。奴婢这就去打听有没有合适的老先生。”
“嗯,此事不急,慢慢物色,务必要找人品端正、耐心细致的。”黛玉叮嘱道。她深知,师资的人品比学问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一群年轻女子。
主仆三人又就清舍的一些具体事务讨论了一番,比如学生的校服采用什么样式和面料(既要端庄大方,又要便于活动,还不能太昂贵),每日的膳食如何搭配才能既营养又节俭,甚至连园子里准备种哪些既有观赏价值又可药食同源的花草都考虑到了(如菊花、金银花、薄荷、百合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恰恰是决定一个机构能否长久健康运行的关键。黛玉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展现出了惊人的管理才能和缜密的思维。
讨论得差不多了,黛玉觉得有些口渴。雪雁机灵地跑回屋里,端出一壶刚沏好的热茶和一碟李嬷嬷自己做的桂花糖藕。那糖藕做得晶莹剔透,散着桂花和蜂蜜的甜香,令人食指大动。
“小姐,您尝尝这个。”雪雁献宝似的将碟子推到黛玉面前,“李嬷嬷说这是她的拿手点心呢!”
黛玉拈起一小块,放入口中。藕片糯软清甜,桂花香气浓郁,果然十分可口。她点点头,赞道:“嗯,味道很好。李嬷嬷有心了。”她心想,将来清舍的点心,也不必追求奢华,这样就地取材、用心制作的家常口味,反而更有温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喝着茶,吃着点心,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听着紫鹃和雪雁叽叽喳喳地说着打听来的各种市井趣闻,黛玉的心情格外的放松和愉悦。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琐碎日常,是她在深宫中从未体验过的。她现,自己越来越享受这种亲手创造生活、规划未来的感觉了。
“小姐,”紫鹃看着黛玉脸上恬淡的笑容,轻声说道,“奴婢觉得,您自从出宫以后,气色真的一天比一天好了。”
黛玉微微一怔,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确实,她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比从前轻快了许多,夜里睡眠也安稳了,连往日那种容易咳嗽的毛病也很少作了。或许,这就是心境开阔带来的好处吧。不再拘泥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不再为琐事烦忧,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奔头,人自然就精神了。
“是啊,”她微笑着答道,“或许…是这宫外的空气比较养人吧。”
“是小姐您自己想得开!”雪雁抢着说道,“以前在府里…”她说到一半,似乎意识到失言,连忙捂住嘴巴,偷偷看了黛玉一眼。
黛玉却并未在意,只是淡淡一笑:“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向前看。”她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扬州那座正在焕新生的老宅,看到了未来“芷兰清舍”里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
阳光渐渐西斜,将院子里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阵秋风吹过,带来几片金黄的银杏树叶,飘飘悠悠地落在石桌上。黛玉伸手拾起一片,叶子的脉络清晰而美丽。她想,自己的人生,也如同这片叶子一般,正在经历一场蜕变,褪去旧日的青涩与脆弱,迎来成熟与金黄的季节。
“走吧,”她站起身,对紫鹃和雪雁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准备晚膳了。今日我想亲自下厨,做一道你们都爱吃的胭脂鹅脯,如何?”
“真的吗?”紫鹃和雪雁惊喜地叫道,“小姐您亲自下厨?”
“当然。”黛玉笑道,“总不能老是让你们伺候我。再者,将来清舍里,说不定我还要教学生们做菜呢,现在正好练练手。”
主仆三人说笑着,一起向厨房走去。夕阳的余晖将她们的身影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寂静的小院。这看似平凡的一天,就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琐碎与温馨中,缓缓落下了帷幕。而“芷兰清舍”的宏图,正在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与期盼中,悄然孕育,稳步向前。
喜欢潇湘自立传请大家收藏:dududu潇湘自立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