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的皇上是谁 > 祭天登基(第1页)

祭天登基(第1页)

祭天登基!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南郊钟山祭天登基,定国号大明,开元洪武,追尊四代。

他一身明黄龙袍,引领百官拜祭天地,在百官三请三让的谦让下,才正式登基为帝,台下文武百官拜贺,三呼万岁!

朱元璋看着跪拜的文武百官,心中激动无以言表,他们老朱家如今当皇帝了,谁还敢看不起当年那个要饭的穷和尚!

马秀英坐镇礼台的中央,看着跪下的群臣,她面上一丝紧张也无,因为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既坐得这高台,以後的路还长着呢。。。

朱标在群臣之首跪着,他擡头看了看身旁的周舍,小声道:“大哥,日後我也要来此拜天吗”

周舍看着他,心里有些难言,还是笑着回道:“每个皇帝都要来祭天”。

随着祭天和任命百官的完成,大明王朝此时便诞生了,朱元璋携手马秀英走下天坛时,看着俯伏在地的文武百官,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他朱家的天下,是他朱元璋的天下。

此刻周舍擡头看着朱元璋与马秀英,她眼中并未看向朱元璋,而是看向了一旁气质荣华,母仪天下的马秀英,周舍心中暗自惋惜,若是大明王朝的皇帝由她来坐,只怕是比朱元璋要好太多。论才智,论机敏,论治国,论政务,马秀英样样出彩,浑然的一身贵气却是连身旁帝王的气势都被她压下半头!

群臣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浙东文官,心中自然知道诸多政务处置皆出自谁人之手,当今天子文采还差得远,这皇後才是皇帝背後真正的女诸葛。

马秀英随着朱元璋的步伐徐徐走着,她看着那些一个个熟悉面庞轻笑着频频点头,这些个官员是她拟定的,自然知道每个人的底细。文官纵然大多是推举,但也是有些真才实学的。而武将则多是当初濠州起身便跟着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们对马秀英皆是心悦诚服的。有许多还是当初郭子兴的手下,自然跟马秀英更加亲近。

朱元璋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并不在意群臣对马秀英的态度,他径直走到朱标身旁,随即拉起了朱标的手朝龙辇走去。

马秀英看着他们坐上龙辇,便也转身上了凤辇,只是在帘子放下那一刻她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位于百官之前,一身绯色官服的周舍,她心中隐隐有些刺痛,随着凤辇越行越远,她心中的刺痛越发的强,如今她即将贵为一国之母,却不能给那孩子一份尊贵,这麽多年她内外兼并,内外政务夙兴夜寐,尽心尽力,如今终于站在这高处,却是连她自己养大的孩子都无法给予尊荣,何尝不是一种憋屈。

可是她却无力改变什麽,那个男人在登基前数次问过自己要封马氏近亲为官的事情,可是他眼中却一丝真意也没有,只不过是在步步试探自己而已,呵,若是自己当真要将马家侄子封官,他怕是立即会反对吧,不然也不会遣人送去无数钱财,只想掩住他们的嘴而已!

马秀英想着心事,面上淡淡的倦意显露,一旁的春夏细心的安抚道:“小姐莫要担心,她那官袍内穿的是小姐亲手缝的冬衣,暖着呢”。

马秀英轻点了点头道:“天冷的紧,待她回到奉天殿备些姜汤给她暖身子,让御膳房再备些文秀与成玉爱吃的点心,晚些让她带回去”。

坐着龙辇的朱元璋带着朱标率先到了奉天殿,他在龙椅之上坐下後,看着朱标站在下首翘楚以待的念叨着“大哥怎这般慢”。

朱元璋笑着朝他道:“标儿日後在百官面前不能再叫他为大哥了”。朱标脸上少有的带着倔色道:“大哥便是大哥,为何在百官前叫不得”。

朱元璋看着他,心里也很是复杂,只得笑着道:“私下随你便是,标儿记得就好”。

朱标已经知道自己大哥如今已改名沐英的事情,他心中却是有些难受的,大哥在他心里是与爹爹地位一样的存在,如今却改了个劳什子沐英,他心中极其不解,于是便向老师请教缘由,当他知道大哥不能再叫朱文英竟然是因为他时,他内心很是愧疚。。。总想找大哥去解释清楚,但却不知该如何说。

等文武百官回到奉天殿时,朱元璋又一次接受了百官的跪拜。

他当即宣李善长奉册宝,立马秀英为皇後,立朱标为皇太子。

宣布完这两件事情後便是发布了大明制,设三省六部。

同时颁发了宋濂等人起草已久的“大明律”,其中许多都是按照朱元璋本人的喜恶而制定,漏洞百出。

但是当下建国初期,日後定是会调整。

官服则是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品九品为绿色。

三省六部的官职如下:

封李善长为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太师。

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并北伐大元帅兼太子少傅。

封常遇春为中书平章,兼太子少保。

这三个官职可以看出乃是未来的三公和三孤封号,也就是正一品和从一品。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搭台子,将太师,少傅,太保兼给了这三人,可见为了朱标极其用心。

封邓愈为右御使大夫,兼太子右谕德。

汤和暂定为征南大将军。

三省沿袭的旧制,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乃是行政中枢,专职起草诏令,由左丞相李善长及右丞相徐达担任。

门下省则是矫正和审核,只是个附属的作用。而尚书省则是执行部门,是个干活的。

说起来还是以中书省李善长为主。

其他六部文官为吏部尚书滕毅,户部尚书杨思义,礼部尚书钱用壬,刑部尚书周祯,工部尚书单安仁,兵部尚书陈亮。

这些官员周舍都不太熟悉。

和周舍有关的便是大都督府官职,这个改革是朱元璋拟定的,他打算不再设大都督一职,而後根据军功,设左,右都督两名,乃武官正一品,同知都督一名,乃从一品,旗下有副都督正二品及佥事都督从二品,还有参议及断事官等下属官员。

左,右都督自然要领军打战的,而同知管理大都督府诸多军务,下属官员用于练兵管理和自由调度,这麽一来,大都督府便基本取代了兵部的大部分功能,朱元璋这样改制其目的就是加强军事化管理和便于皇帝掌握军政大权,奠定了都督府为全国军事的掌握权。

其他部分官员皆已定好,只有都督府的几个官职待定,此时各地战事还未完成,所以朱元璋打算等过段时间才定下都督府的官职,其实马秀英已经给了他一个建议,便是任命李文忠为左都督,冯胜为右都督,周舍为同知都督。这个提议朱元璋认为是妥当的。只等战事稳定再行任命。

大明律的制定则甚为严峻,刑法种类严酷,其中凌迟便有四十几种,还有许多周舍听都没听过的酷刑,当真是残忍至极。

户籍制度也极其严格,不止控制人身自由,出门必须带路引。最後最为严苛的是对贪污官员的惩罚,简直是让人头皮发麻。

周舍也知道开国乱世之局,必然要重典开始,但还是被朱元璋这“大明律”给惊到了,她一个现代的灵魂,自然是完全接受不了这严酷的律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