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九娘认为京城的人很会自寻烦恼。
自己是娘不在了,要是娘还在人世,她想回娘家就回娘家,才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姚六要是敢说她,她连姚六一起打!
看出杨氏不喜欢提娘家,姚九娘就捡着不痛不痒的闲事说。
一会儿问出门管家拦不拦,一会儿问自己的月钱是多少。
杨氏笑着纠正姚九娘:“那不叫月钱,月钱是发给下人的。家里男人挣得钱够归在公账,每月二弟最多能支银一百两。若无要紧事,一般二弟都只支四十两左右。内宅你我每月可支银二十两。”
“二十两……”姚九娘心里算着,“那四季衣裳公账出吗?”
杨氏摇头:“四时八节各家多分共一百两,这一百两就是自家额外的花销。弟妹可以用这钱做衣裳买首饰。”
“那我不是亏了!”姚九娘急道。
从前在姚家,李氏手松,自己时不时还能捞些好处,如今嫁人了,反而不如从前手里宽裕了?
杨氏怕姚九娘不开心,细细解释道:“女子嫁人,就是依夫家生活。裴家祖训勤俭守拙,所以没有铺张的习惯。”
姚九娘沉默半晌,突然问:“可那日我见几位叔父婶娘,都穿金戴银,十分华贵呀!”
杨氏眼中的狡黠一闪而过:“出门见客,自然穿戴的好一些。当然了,若是弟妹陪嫁丰厚,也尽可恣意些。”
陪嫁?
姚九娘当机立断打消了念头。
陪嫁都是自己的钱,怎麽能随意乱花!
“呵呵~我也没有什麽值钱的陪嫁,朴素些挺好……哈哈哈,大家都朴素些,勤俭守拙!好!好家训!”
“大少夫人,太子詹事赵大人的夫人来访,您看可要请到正堂?”
杨氏想了想道:“赵夫人是常客,请到花厅吧。”
“太子詹事赵恭赵大人是我爹的门生,他的夫人许氏与我自幼相熟。正好给你引荐引荐。”杨氏边领着姚九娘去花厅边说。
姚九娘乖顺地跟着杨氏。
心想杨氏虽然忙些,可人家也有一二好友惦记着。
赵夫人许氏也是二八年华,比杨氏胖些,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从姚九娘进屋就盯着看。
杨氏给姚九娘介绍:“这是赵夫人。”
又给许氏介绍:“这是我家二弟的新婚妻子。”
姚九娘知道太子詹事比裴仲瑜的官位高,规矩地福了福身:“见过赵夫人。”
许氏虚扶了一下:“二少夫人多礼了。我许久不见奉卿,想着今日无事,来寻她说说话,真是赶巧了,得见二少夫人真容。”
杨氏闻言瞥了许氏一眼,不是裴仲瑜成亲那日刚见过?
丫鬟捧了茶具进来。
许氏捧了茶碗不住地看姚九娘。
姚九娘第一次见许氏,不知道该说什麽。
想着不说不错,就维持着笑脸不说话。
可许氏一直盯着她,让她後背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