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太子爷又心疼了23
三月後。
冬雪消融,枝头新绿初绽,春意渐浓。
“王先生你想要什麽?”
元亨帝手里捧着一份奏折,看向下首恭敬立着的老先生。
这条折子的内容是扩充庶吉士数量,好加强翰林院整理道教经书的效率。
元亨帝面上带着丝似是而非的笑,心里却满是怀疑。
这个王介之,人老心不老,到底想要什麽?
或者说他背後又有什麽人?
王介之从元亨帝潜龙的时候,就是他的先生。
对元亨帝的性格太了解了。
所以他也没有惊慌,捋了捋颌下胡须,神态坦然,
“陛下明鉴,老臣远离朝堂已久,门下并无党羽。”
“膝下唯有二女,早已嫁作人妇,于朝堂之上,更无半分建树。”
“老臣今日所求,非为权势利禄,不过是一介虚名罢了。”
这话有意思,元亨帝眉梢微挑。
“哦?何种虚名?”
王介之笑着回答,
“生前身後名。”
“若能于暮年,为陛下求道略尽绵力,他日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二痕迹,于愿足矣。”
元亨帝凝视他片刻,抚掌大笑,同意了王介之的建议。
王介之从大殿内走出来。
才觉得呼吸从沉重的香味中摆脱出来,空气变得清新。
陛下愈发沉迷修道,对文武百官和诸位皇子更是喜怒无常。
对自己突然跳出来,自然也是怀疑非常。
自己後背的官袍,都已经被冷汗给浸透了。
缓步走下台阶,阳光落在身上,却驱不散王介之身上那股子寒意。
他在心中默默叹息:
太子殿下……老臣所能为者,已尽于此。
往後种种,唯有仰赖天意了。
山晋知府官衙。
薛稷放下手中的信,露出颇为欣慰的笑。
这已经是周行已这个月,寄来的第三封信。
信中说,他与东宫属官们,已将考绩之法严格推行下去,初见成效。
更难得的是,昔日因元亨帝影响而显得有些消极避让的太子,现在已经懂得蓄势待发。
经常称病藏拙,巧妙地将诸多功劳归于王介之等老臣,避开了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懂得借势。
悄然联合母族力量,于无声处布局,敢为天下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