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
朝堂之上,就因为太子之事,大臣们争论不休。
其中又分为几个派别。
保皇派一方面觉得姜允言做事实在荒唐,需得搓搓他的威风,一方面觉得太子是皇上所看好的,倒也不能把人真的打压得太过分。
至于太子党的官员,他们怎麽可能说自家太子的坏话,自然是在衆大臣们声讨太子之时,拼尽全力为太子的所作所为辩解。试图用他们卓越的口才,把犯了事的姜允言变成世上最清清白白的一朵莲花。
其馀的,除了一些对此事十分愤怒的大臣,剩下的便是其他各皇子的派系中人了。
这些人的目的十分明确,皇上偏疼太子许多年了,偏疼到了一种不把其他皇子当儿子的程度。此番太子好不容易犯点错,他们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给太子一击,说不定能把太子拉下来,日後说不定就没有这麽好的机会了。
满朝堂都在为了太子有没有错这件事争吵不休,吵得皇上这个额头的青筋是突突直跳。
皇上脸色难看,心说吵这个有什麽用?
吵这个不能帮太子脱罪,可能还会因为一直吵,导致一直大家夥一直记得这件事。
不如找点旁的事让他们吵,说不定就忘记吵这件事了。这帮人转移注意力了,他也方便暗地里给姜允言这臭小子擦屁股。
于是,皇上轻咳一声,擡手阻止了大臣们的争吵。
他环视一周,装出沉痛不已的样子,说:“太子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深感痛心。但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南方水患使得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正是需要朝廷救助的时候,怎能还在此浪费时间行唇舌之争呢。”
大臣们见皇上如此说了,即便知道他有转移视线之心,却也觉得这番话不无道理,只顺着这话议论了起来。
“原本这种事再派一位得力的大臣过去解决便是了,可太子失德,损失的是皇家的颜面,免不得还得派一位皇子过去。”
“可这该派何人前往?太子殿下这种事,可不能再有第二次了!”
这两句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赞同,又根据这个问题讨论了起来。
三皇子一派率先开口,一名较为年老的大臣站出来,直接朝着皇上行礼,提议让三皇子去。
“三皇子品学兼优,这些时日在太傅的教导下,行为处事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且三皇子又是太子之外衆皇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位,老臣以为,派三皇子去是最为合适的。”
此话一出,其馀大臣哪里能答应。
五皇子一派的人第一个站出来,由都察院的一位年轻大臣率先站出来,指着那位三皇子一派的老臣唾骂。
“救灾救民自是以贤能为先,你突然在朝堂之上提三皇子是太子之外最年长的一位,意欲何为啊?难道你是觊觎东宫之位吗!”
这话不仅是诛心,更是往皇上的心窝子上戳刀子。
他那样疼太子,如何肯听一句废太子的话。
何况是这样在朝堂之上,毫不遮掩地露出更换储君之意。
皇上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一拍龙椅,指着那已是战战兢兢跪下的大臣,大骂一声:“拖出去!”
随後,那位三皇子一派的年长大臣便被拖了下去。
五皇子一派的年轻大臣如此一句话,便将三皇子一派的人狠狠拖了下去,瞬间威风起来。
于是,便听那都察院的年轻大臣说:“皇上,臣以为,还是五皇子最为合适!从前发生这般灾难的时候,五皇子便曾协助太子殿下救灾救民!如今太子殿下不能再亲往灾区拯救万民,是以五皇子这做弟弟的,是最适合帮太子殿下前往南方救灾的!”
这话说到了皇上心坎上了。
话里话外都是说帮太子前往南方救灾,还提到从前是太子带出来的,听着倒像是五皇子从始至终是太子一派的人。
要不是皇上对朝中各派的情况大抵都有个数,险些都要被这都察院的年轻大臣骗了。
不过是想将这差事交给五皇子,待事成之後,刚好可以造势支持五皇子,废除太子罢了。
不过,拒绝的话,自然不会是皇上来亲自说。
皇上只露出感兴趣的模样,说:“哦?那依照你的意思,这五皇子倒是上上之选了?”
那都察院的年轻大臣一听,顿时欣喜若狂,只以为自己的话术成功打动皇上,自家五皇子是板上钉钉拿下这份差事了。
可这话一说出来,其馀人就不乐意了。
六皇子一派的人终于说话了,这种场合怎麽可能少了互相揭短。
于是一名属于六皇子一派的中年大臣站了出来,冷哼一声看向那名五皇子一派的年轻大臣。
“当初五皇子哪里是协助太子殿下救灾救民啊,分明是给太子殿下添乱呢!要不是我们六皇子这个做弟弟的跟在後边为他收拾残局,怕是也要造成如今局面啊!”
这话是半句没提五皇子做了什麽,但什麽都没说,倒是给了大家许多发挥的空间。
尤其是其他几位皇子的人,更是抓住这一点,对着五皇子就是一顿攻击。
皇上见局面变成这般,心里舒坦了不少。
他明白太子损失了皇家的颜面,若再派人过去收拾残局,定还是要派个皇子过去挽回皇家颜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