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陛下一词 > 科举风云(第1页)

科举风云(第1页)

科举风云

活字印刷术推行一年後,大唐的书价应声而跌。

眼看着寒门学子人手一本《五经正义》,世家们终于坐不住了。

(内心OS:知识垄断的堡垒已经松动,是时候给寒门一个公平的上升通道了。)

这日武媚娘翻阅吏部名册,指着刺史名录问李治:"陛下发现没有?十三州刺史,竟有九人出自河东裴氏丶清河崔氏。"

李治冷笑:"他们把控察举,自然‘举贤不避亲’。"

"既如此,"武媚娘铺开新制的《大唐疆域图》,"何不把‘贤’的标准定得更明白些?"

三日後,一道诏令震动朝野:改革科举,增设明算丶明法丶农政三科,与进士科并列。

更惊人的是,所有考生皆需通过由国子监统一出题的"初试",方可获得科举资格。

(内心OS:用标准化考试打破推荐制,我看你们还怎麽玩猫腻!)

诏令颁布当晚,长孙无忌连夜求见。老太尉跪在殿前老泪纵横:"陛下!科举改制恐伤国本啊!"

武媚娘在屏风後轻笑出声:"太尉,令孙去年在弘文馆的算学考卷,需不需要本宫找出来给陛下过目?"

殿外顿时鸦雀无声。

(内心OS:幸好我早有准备,让弘文馆偷偷做了学业档案。)

科举初试那日,长安城人山人海。

农家子带着算盘,工匠之子抱着《营造法式》,连卖胡饼的张家郎都来应试——他递上的《饼饵发酵新法》被农政科考官当场评为优等。

放榜时更是精彩。

进士科榜单前挤满锦衣公子,而新科榜单前——

"我中了!"一个黝黑的青年举着明算科的榜书又哭又笑,"县衙聘我去管账!"

他身旁的老农捧着农政科证书颤抖:"官府。。。官府真要按我的种稻法推广。。。"

(内心OS: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而风波接踵而至。

落第的世家子聚集在国子监前闹事,砸了明法科的榜文。

武媚娘闻讯,直接命羽林军押着闹事者去刑部大堂——正好赶上明法科考生在观摩审案。

"诸位请看,"新任明法科博士狄仁杰当堂授课,"毁坏公文,按《户婚律》当杖六十。若聚衆闹事,则依《贼盗律》。。。"

闹事的世家子当场瘫软在地。

(内心OS:实践教学,效果翻倍!)

秋闱放榜那夜,武媚娘拉着李治微服出宫。

长安西市的酒肆里,中了明算科的穷书生正在请客,酒碗碰得哐当响:

"以後咱们这些寒门,总算有条活路了!"

"敬皇後娘娘!"

"敬太平纸!敬活字版!"

李治在雅间里握紧武媚娘的手:"媚娘,你听见了吗?这是民心。"

她望着楼下欢庆的人群,忽然想起前世那个在人才市场挤破头的自己。

(内心OS:公平,才是最好的盛世底色。)

月光洒满归途时,她忽然问:"陛下,您说若是女子也能参加科举。。。"

李治脚下一个踉跄。

——————

【小剧场:女帝的遗憾】

(武媚娘视角)

其实我知道这不可能。

唐朝终究是唐朝。

但看着弘儿批阅奏章时,我还是会偷偷设想:若是女子为官,会不会少些迂腐之气?

(算了,路要一步一步走。)

(内心OS:不能考科举,学门手艺也是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