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陛下一词 > 寒门崛起(第1页)

寒门崛起(第1页)

寒门崛起

科举改制後的第一个春天,大唐官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武媚娘看着吏部呈上的新任官员名录,唇角扬起满意的弧度。

明算科榜首的农家子刘仁轨被派往漕运衙门,明法科魁首的刑部书吏之子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农政科那个献上《饼饵发酵新法》的胡饼郎,竟真的被尚食局破格录用。

(内心OS:很好,鲶鱼效应开始显现!)

然而变革总会伴随阵痛。

这日朝会,新任漕运判官刘仁轨呈上奏报,指出清河崔氏在漕运沿线私设税卡。

崔氏出身的户部侍郎当即冷笑:"寒门竖子,也敢妄议世家?"

刘仁轨不卑不亢,捧出厚厚的账册:"下官已核算清,去年仅汴州一段,崔氏私卡所收‘护航费’折合粮三万石——正好是同期漕运损耗的数倍。"

(内心OS:干得漂亮!用数据打脸最是痛快!)

武媚娘适时开口:"崔侍郎,你要不要看看自家船队‘意外沉没’的那批货,现在正停在洛阳官仓?"

满殿哗然中,李治当庭下旨:彻查漕运私卡,涉事世家一律按《擅兴律》问罪。

退朝时,年迈的长孙无忌走过武媚娘身边,忽然低声道:"娘娘可知,水至清则无鱼。"

"太尉,"武媚娘微笑回应,"水浑了,才会溺死不会游泳的人。"

(内心OS:时代变了,老爷子!)

新政推行半年,成效超乎预期。

明法科出身的官员整顿刑狱,积案清减大半。

明算科官员核查国库,追回亏空百万贯。

最让人惊喜的是农政科——那个胡饼郎改进的发酵法,竟让军粮保存期延长了半月。

"陛下请看,"武媚娘指着各地报来的喜讯,"寒门官员最知民间疾苦,办事反而比世家子更得力。"

李治翻看着狄仁杰呈上的《洗冤录》,忽然道:"朕记得狄卿的父亲,只是个大理寺主簿?"

"所以他才更懂小吏舞弊的手段。"武媚娘轻笑,"就像刘仁轨,因为饿过肚子,才知道每粒粮食都该用在刀刃上。"

(内心OS:不同的成长经历,恰恰是他们的优势!)

秋日某天,武媚娘在宫中设宴。

新科进士与三科及第者同席而坐,起初拘谨,几杯酒後便放开畅谈。

明算科出身的年轻官员与世家子争论税法,农政科的学子拉着将作监大匠探讨水车改进。

李治看着这场景,忽然对武媚娘耳语:"知道朕最欣慰什麽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