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二两娘子讲的什么 > 第1098节(第1页)

第1098节(第1页)

小亲王道:“哦,小饺子被娴姐儿抱出去了。他方才看那么多人出去,要跟着人走出去看看。娴姐儿就抱着他出去了。放心,刚出了这样的事,他跟前不会离人的。”

沈寄道:“我也不是这么草木皆兵的。只是看小莲蓉独自在这儿喂鸡,没看到小饺子随口问一声。结果小丫头就指着茅房说在里头。”

两小有时候分得清喊‘姑姑、姑父’,有时候又会管小亲王跟娴姐儿喊‘哥哥、姐姐’,典型的认知混乱。

胡胖子说都怪他俩长太嫩了。

两人心塞不已,他俩才十五,长这样才是正常的。不然该是有多着急啊!

一抬头里正又出现在了门口,“魏夫人,知县大人又来了。说是来给魏大人送信的。”

之前魏楹了话,所以知县这会儿不敢贸然进村。

沈寄心道:什么信需要知县亲自来送啊?想了一下道:“我打人随您走一趟请他进来。”

里正答应着和魏府的家将一道去村口请人。

沈寄对小亲王道:“怕是你大侄子的信。”

小包子估计他们快到华安了把信往胡家寄。太子殿下知道他们在王家村,就让人直接把信送到县衙了。

因为是东宫来人,知县不敢怠慢,亲自领着上王家村来了。

多半他自己也想在魏楹这里趁机混个脸熟什么的。

小亲王道:“嗯,他来信就意味着清明哥的事扫尾完毕了吧。”

沈寄看小莲蓉迈着小短腿喂鸡,小豆沙在后头照应着。便对小亲王道:“大概吧。一会儿你支应着。我带她们姐俩出去挖野菜去。”

小亲王嗤之以鼻,“是你想去挖野菜玩儿吧,打着带孩子的旗号。去吧去吧!”

东宫来的人肯定是认得他的,可不能让人喊破了他的身份。不然他就没这么自在的日子过了。

在王家村,别人都只当他是大哥、大嫂的妹夫来着。

沈寄回屋换了身衣服,便带着两个女儿重又出去挖野菜了。小豆沙带路,她背着小莲蓉跟在后头。

“娘,你以前挖过野菜没有啊?”

沈寄摇头,“没有呢。”

她一开始的活儿就是在家,一边陪着重病在床的魏楹,一边干些扫地、喂鸡、熬药之类的活计。

因为那会儿汪氏认为她干啥啥不行,怕她去了外头祸祸庄稼。

又怕魏楹独自在家没人说话,想喝口水都得支撑着下床倒。

后来,她成了挣银子的顶梁柱,忙得脚不沾地的,小食摊的事儿都需要人搭把手。田里的活儿就更做不了了。

小豆沙立即大包大揽道:“那一会儿,我教娘跟妹妹。”

里正引着东宫的人同知县进来。

刚到门口,小亲王就满脸带笑的迎上去,“哎呀,谭大人是你啊。快请进、快请进!”

奉命来送信的谭浒楞了楞,就看到小亲王冲他直打眼神,到了嘴边的‘王爷’便咽了下去,“十四爷客气了,谭某哪里敢当。奉太子令,给魏先生捎来书信。”

“那你进去吧,堂屋左转是书房。大哥在里头,他已经知道东宫来人的事儿了。”

里正小声给一同进来的知县介绍,“这位十四爷是魏大人的妹夫。京中大户人家子弟,身上没有功名。”

因为小亲王成天东游西荡也不见习文修武,村里人就跟汪氏打听过他。

他这个年纪一般还在为前途打拼来着。

听说魏楹的两个儿子也这么般大小,已经考中秀才,正在京城的大书院里读书来着。甚至魏家大儿子还出海做过生意了。

怎么他妹夫却什么都不做,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

汪氏便按沈寄之前说的大户人家子弟给人讲了。

小亲王在众人眼底便成了家有恒产、不思上进之辈。

因为自从出了个魏楹,就是王家村的向学之风都是十分鼎盛的。

去年徐赟来,众人一打听,知道他已经是举人了。四方走动也是个增长见识之意。

魏楹当年的游学如今还为人津津乐道,村民们便觉得他也是在游学。

如今打听小亲王身上什么功名,结果现他连个最末等的童生都不是。

成天就陪着媳妇儿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的,要么就是在带孩子或者找人闲聊天。

这不是不思上进是什么?不过人家命好,祖上有产业,听说几辈子都吃用不尽的。

知县比村民有见识啊,一听这介绍自然就知道是京中权贵子弟。

寒门和书香门第走科举的路子入仕,权贵是走恩荫的。

而且,前丞相妹子嫁的,能是普通人么?

当下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拱手道:“十四爷,下官姓曾,是本地知县。为东宫这位谭大人带路来此。如果魏大人方便,也想求见一番。”

小亲王道:“辛苦了!那你坐下喝口水先等会儿。”

这位知县如此殷勤,大哥估计会拨冗见他一见说上两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