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寅言系安全带的手顿了下:“你要住我家?”
“妈妈住儿子家,有什麽问题?”
顾寅言回答她:“我不适应。”
于榕像是听见了什麽笑话一般,轻笑道:“别人说这话我还信,你是忘了你自己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了?”
于榕侧目,打量自己的儿子,看他开车抹方向盘的模样行云流水,成熟得令她陌生。
回忆起过去,她感慨道:“以前刚把你送走的时候,你每次都哭。後来我一直安慰你,只要你考好了,爸爸妈妈马上把你接回家,你立马就止住了。”
“後来假期结束把你送回张家,你也不哭不闹的。”于榕眼里难得流露出几分温情,“小时候你多懂事。”
顾寅言坐在旁边的驾驶座上,目光直视前方的大路。
他手指搭在方向盘上敲了敲,没搭理她这句话。
于榕双手抱臂,仰躺在座位上:“我听你爸说,他上次回来,被你气得不轻。”
顾寅言:“只能怪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你爸年龄大了。”于榕墨镜下一双眼懒散地打量挡风玻璃前的景色。“他现在可跟当年不一样,你没事别老气他。”
“你是他老婆,我气他,你哄着他不就行了。”
于榕皱皱眉,啧了一声:“你们父子俩都嘴硬。”
顾寅言跟母亲的关系,比起和父亲要缓和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母子有多亲密,只是他能做到和母亲心平气和地讲话,仅此而已。
在他成长过程中,父母之间永远是一个唱红脸丶一个唱白脸。
每当父亲板着脸,说要把他送走时,母亲就会说:“寅言,你好好的。如果你这次成绩好的话,妈妈就跟爸爸说,马上把你接回家。”
顾寅言不喜欢寄人篱下。
在他年龄还很小的时候,他试过胡闹,学着其他小朋友和父母相处时那样,各种撒泼打滚丶同母亲无理取闹地说,他想留在家里,他不想走。
他试图通过耍无赖的方式,让父母依从。
然而这种手段在他那对严苛的父母那永远行不通。
母亲告诉他,这世界上没有什麽事是能够无条件顺从他的。父母对他是这样,外人更是这样。
她说,她在教给他这个社会的法则。
没有人会无条件地对你好,哪怕是父母也不能随随便便答应你的要求。
如果你有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出什麽来做交换。
他也试过违抗。
然而他的父母就像是被下了程序的电脑机器,说一不二。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中时要参加一场数学竞赛。
当时张家的大小儿子知道他第二天要考试,故意偷走了他的包和准考证。顾寅言想着,既然这样,那他干脆就不考了。
一方面是他心底从始至终都认为,这种考试对他来说根本没那麽重要。
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试探下,如果父母知道了他是被别人欺负才没法参加考试,会不会因此心疼他丶把他接回家。
结果跟他想象中一样,也有点不一样。
母亲质问他为什麽没去考试时,他做了自己平时最痛恨鄙夷的行为,打小报告。
然而母亲听了他讲述的,却只当只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她确实去找了张家那夥人,也狠狠地责令了他们。
可当顾寅言提出他想回家时,母亲却说:“没参加考试,等于还没达到我们要求的成绩。你就留在张家,准备下一次竞赛吧。”
从那时起,顾寅言明白了某个道理: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是想要得到的一切,必定是有交换条件丶且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他一直遵从着这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