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
弘历皱起了眉,前边天幕说封建社会如何他感觉不深,只在大清被说是最後一个封建王朝时有些愤怒和难堪,可东方辰只是浅浅剖析了一下“资本主义萌芽”,他就感觉到了一种无声的威胁。但作为一名没有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封建帝王,弘历又不明白这种威胁来自何方。
难道要把包买商一刀切?弘历摇头,要真那麽做了,不止江南富商,全大清的商人都得造反。弘历隐隐约约察觉到什麽,又碍于思维惯性摸不到真正的核心,毕竟古往今来出身商人的皇帝就一个黄巢,约等于没有,上千年来商人是末流的认知已经深入骨髓。
【我们不研究这种模式的先进性,只需要知道在这种账房的周围有衆多的小机户及织工受其支配,从账房到小机户到织工,结成了资本主义的生産关系[1]。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不仅仅出现在纺织业当中,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广东的冶铁业和铸铁业丶云南的采铜业丶景德镇的制瓷业丶四川的制盐业丶陕西的木材采伐业等各种行业。大家知道我第一次学到这里时的想法吗?猜一猜,看看有没有小宝贝和我心有灵犀。】
[都是重工业?]
[纺织业是轻工业吧?]
[手工纺织算是工业吗?]
[有工具的吧?现在纺织厂不也是工人加机器?]
[猜不出来小辰在想什麽]
【看来是我的心思埋得太深,居然没有宝贝探索得到。也没什麽复杂的弯弯绕绕的,我的重点就落在“陕西木材采伐业”这几个字当中。大家懂了没?】
[我去,陕西伐木业!]
[前人栽树後人乘凉,前人不干人事後人背锅!]
[黄河为什麽要变成黄河,还不是把树砍完了水土流失造成的?]
[清朝时陕西居然还有那麽多树足以发展伐木业!就不知道给我们留两颗吗?]
[人家孟子都知道“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是的,我就是这麽想的,我小时候一直以为黄土高原原本就光秃秃的,後来才知道以前那里格外宜居。还记不记得北宋汴京地上悬河那张图示意图?我搜一搜,水土流失真的很可怕,水位比城市高,只能不停加固堤坝,不然一次决堤整个城市都完蛋了。】
[据说河南原本想把省会定到开封的,但地上河不安全,建国时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就放在了郑州]
[不是吧?不是说石家庄和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因为铁路方便才变成省会的。]
[郑州不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吗?]
[???]
[天呐,还真是啊!]
[肯定是综合考虑呀,这就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事]
【清朝手工业还有一项非常的进步,那就是匠籍的废除。古代市农工商阶级分明,户籍也都不一样,尤其是明朝户籍按职业划分的超级细,什麽菜户民户军户匠户竈户可多了,而且这种户籍和职业是世袭的,很离谱是吧?】
[所以明朝的太医水平不行。]
[我记得有个治死了两任皇帝还什麽事都没有的牛逼太医]
[对,好像和内阁关系很好]
[瞬间阴谋论]
[+1]
[应该就是单纯的医疗事故吧,明朝的大臣应该还挺喜欢弘治皇帝的,感觉他也没什麽作为]
[对呀,硬生生给他吹出来一个弘治中兴]
[他家崽是个叛逆崽,不想受文人摆布,直接被搞死了]
[不至于吧]
[搞政治的心都脏]
明,1494年(弘治七年)。
朱佑樘看着年仅三岁的儿子格外忧愁,他的性格注定不是强硬的君主,他知道文官势力大,却没想到能大到杀害皇帝的地步。
龙有逆鳞,朱佑樘的逆鳞就是他的妻儿,太医与朝堂沆瀣一气,皇宫中还有安全的地方吗?朱佑樘眼中闪过凶光,他父皇钟爱万贵妃,对儿子有所亏待,但从来没有欠缺过太子,帝王该学的东西他从不曾缺课。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凡是历史,皆是过去。我们不曾见过,只能尽力发现她原来的样子,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趣。关于正德帝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比较偏向于阴谋论的说法,毕竟文官集团这个东西吧,我个人存在一些偏见,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一竿子打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扯上政治与利益,他们什麽事儿干不出来?】
[明朝末年文官党争超级严重]
[对呀文官太猖狂,怪不得皇帝都喜欢用宦官,哥,搁我也喜欢]
[跗骨之蛆]
[土木堡之变堡宗把有实力的勋贵们都送走了]
[得亏judy厉害,不然明朝被玩完的更快]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