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我在洪荒搞科学 > 第19章 炼体再试科学方法的调整(第1页)

第19章 炼体再试科学方法的调整(第1页)

陈玄将乌木令牌在掌心翻转一次,边缘的刻痕刮过皮肤,留下细微的麻刺感。他没有立刻离开偏殿,而是解开仪器包,取出微型记录仪,按下回放键。屏幕上浮现出三日前那场炼体实验的数据曲线——心率峰值突兀地跃升,肌肉震颤频率在第十七分钟达到临界点,紧接着是右肩肌群信号断层。

他盯着那段断裂的波形,指尖轻点屏幕,调出青铜鼎解析的《基础筋骨经》残文译本。文字逐行浮现:“三息归元,九动循脉。”下方自动标注现代术语:节奏性负荷调节机制,周期性恢复窗口,灵气传导延迟补偿。

“不是公式错了。”他低声说,“是变量缺了。”

研习室墙上嵌着聚灵阵,微光流转。他拿起符笔,在石面划下第一道线。线条延伸,分化为六个等距区间,每个标有“呼吸”。上方写:周期加载。下方列出三项修正参数:灵气活性系数a=o(本地实测)、经络延迟Δt=秒、组织应力松弛率η=o。

他停下笔,从包中取出一块铜板,表面蚀刻着简易流体力学模型图。这是昨夜根据非牛顿流体理论重绘的肌肉响应示意图。当灵力注入时,洪荒肉身并非线性受力,而是在阈值前保持稳定,一旦突破则骤然硬化——如同凝胶遇冲击变刚体。

“梯度加载。”他自语,“不能一口吃成通脉境。”

他起身,脱去外袍,仅着短褐。检测仪贴于左胸,另一台绑在右臂肌群处。六枚标准铜片按方位贴附脊柱两侧,用于监测灵气导入路径。他深吸一口气,启动计时。

第一周期开始。

十二个呼吸内,完成三组俯卧撑,每组九次。动作标准,节奏均匀。灵气通过手太阴肺经缓缓渗入,率控制在预设的。检测仪显示血氧波动平稳,皮温上升o度,无异常放热。

静息三分钟。

他坐下,闭目,手指搭在腕部,感受脉搏跳动频率。同时调取肩部旧伤区域数据:微血管扩张程度,乳酸积累值低于警戒线。安全。

第二周期。

强度提升至o。动作增至四组,每组十二次。至第三组中途,左肩深处传来一丝滞涩感,似有纤维粘连处被牵拉。他立即收势,未继续。

检测仪读数跳出警告:局部气血流下降。

他解下肩部贴片,改用点压法。拇指依次按压肩井、天宗、秉风三穴,同时以低功率震荡灵气渗透,频率设定为hz——接近人体自然修复共振频段。十五分钟后,再测血流度,回升至基准值。

重启训练,阶段输出降至。

第三周期顺利完成。第四周期增至,仍可控。第五周期加入深蹲与引体向上组合,腿部经络反应灵敏,股四头肌灵气吸收效率高出上肢。第六周期仅做收尾拉伸,配合逆向导引术,将残余灵力沿足少阳胆经排出体外。

全程耗时两个时辰。

结束时,全身毛孔渗出灰黑色油状物,气味腥浊。体温升高o度,但无疼痛或灼烧感。他用湿布擦拭身体,换上干净衣物,重新启动检测仪进行机能评估。

握力测试:右手由原公斤提升至o公斤,增幅。

纵跳高度:从原厘米增至o厘米,净增厘米。

皮肤韧性测试:以标准针尖施压,穿透阈值由牛顿升至牛顿,抗穿刺能力显着增强。

他在竹简上记录完最后一项数据,提笔写下结论:

“科学方法有效,但必须嵌入本地生态参数。知识迁移≠照搬复制。”

窗外天色已暗,藏经阁方向灯火渐稀。他收起仪器,将《科学炼体操作规程·初版》誊写至新竹简,封入防水玉匣。随后关闭聚灵阵,熄灭长明灯。

走出研习室前,他回头看了眼墙上的草图。那些线条尚未擦去,像一幅未完成的工程蓝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