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散文集“画”
苏晚的“城市记忆”系列作品,很快在业内引起了关注。
一家知名的艺术画廊主动联系她,希望能为她举办个人画展。
接到邀请时,苏晚既兴奋又忐忑。
秦疏白握着她的手说:“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大胆去做吧,我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後盾。”
林知夏是画廊合作的策展人,是大学室友,也是一位创业女性。
没想到,林知夏现在很厉害。
林知夏穿着干练的黑色西装,语速很快,眼神里充满了活力。
林知夏对苏晚的作品一直信得过的:晚晚的画“画里有温度,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灵魂,这正是现在艺术市场缺少的东西。”
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经历。
林知夏告诉苏晚,她是被家里安排的。
林知夏的哥哥林维里很利厉害的人物。
没有厉害不厉害全靠我哥发家致富。家庭的托举,过着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生活。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创意公司。
“当时身边所有人都支持。
林知夏喝了一口咖啡,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可我觉得,人这辈子总得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次,不然老了会後悔。”
林知夏的创业之路远比她想象中艰难。
起初,林知夏拿出哥哥给的积蓄,租了一个办公室,招聘了员工,公司就这样开张了。
可第一个月,林知夏跑遍了北京的大小画廊和艺术机构,却没有一家愿意和她合作。
很多人觉得她没有行业经验,不靠谱,甚至有人直接把她拒之门外。
有一次,为了争取一个和知名艺术家合作的机会,林知夏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门口等了整整三天。
第一天,艺术家的助理说他在忙,让她回去;第二天,她带了自己做的策划方案,却只见到了艺术家的学生;直到第三天,艺术家被她的执着打动,愿意给她十分钟的时间。
就是这十分钟,林知夏凭借清晰的思路和对艺术市场独特的见解,成功说服了艺术家,拿到了第一个合作项目。
“那时候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白天跑业务,晚上做方案,还要处理公司的各种杂事。有好几次,我都想过放弃,坐在办公室里哭到天亮。”
林知夏笑着说,眼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每次想到自己的梦想,想到那些还在等待机会的艺术家,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随着第一个项目的成功,林知夏的公司渐渐有了名气。她开始接到更多的合作邀约,也帮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举办了个人画展丶出版了作品集。现在,她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的团队,成为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文化创意公司。
“其实创业和艺术创作很像,都需要坚持和热爱。”
林知夏看着苏晚,认真地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不随波逐流,这很难得。你的画展一定会成功的。”
林知夏的话给了苏晚很大的鼓励。
在林知夏的帮助下,苏晚的个人画展顺利举办。
开展当天,画廊里挤满了人,很多观衆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开,有人甚至因为画里的某个场景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红了眼眶。苏晚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秦疏白走到她身边,悄悄为她递上一束向日葵:“恭喜你,我的艺术家。”
画展结束後,苏晚的作品销量远超预期,很多收藏家和艺术机构都向她发出了合作邀请。
苏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林知夏,也在继续着她的创业之路,她计划下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向世界。
有一天,苏晚和林知夏相约在咖啡馆见面。苏晚拿出一幅刚完成的画,画的是云舒公司办公室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员工们忙碌而专注。“这幅画送给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也祝你在创业路上越来越好。”
林知夏接过画,感动得眼眶泛红:“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
苏晚,我们都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苏晚看着林知夏,又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
知道,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创业,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但只要心怀热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而身边有秦疏白的陪伴,有林知夏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画展结束後的第三个月,苏晚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合作邀约——
国内知名出版社想邀请她为一套城市文化散文集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