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郡守吕袁
河西郡郡守吕袁,在十四日淮县和蒲县溃堤之後,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维修堤坝这事他虽然没有亲自盯着,都叫那位萧家女婿,也就是郡丞周伯山跟着剑南王得些功绩,但在堤坝建成後,他也是亲自去看过的。
这河西郡能把堤坝修好,对他来说也是大功一件,自是也盯得紧。
那堤坝修的他都啧啧感叹,想来剑南王为此真的垫了不少银钱进去,不过再多的银钱,能换来功绩丶名声和民心,都是值得的。
而就这样的堤坝,却被毁坏了?
而且偏偏就是两个村庄和田地都更靠近宁河的两座县城,这一场洪涝,来的又急又快,直接就将两座县城十几个村庄都淹了。
良田家産没了不说,便是百姓都被卷走了数千人。
功绩瞬间就成了催命符,吕袁当即就叫了人来商议。
他先是叫人去查了堤坝是否为人为破坏,又亲自写了奏折命人快马加鞭送去朝廷,又给萧家传了密信。
做完这些,他便又叫官兵去淮县和蒲县盯着,莫要让那些灾民流窜到其他县城,更不要来了郡城。
只是这麽大的事,上头的人也不知道会论出什麽对错来。
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有人嫁祸,还是堤坝确实修的不好,这些都不是他能决定的。
上位者最後给了什麽结果,他照做就是了。
若是天灾,那便是堤坝修的不好,他找上一批人杀了砍了,便也就算交了差。
若是人祸,那便是有人栽赃嫁祸,他就该找出是谁毁了好好的堤坝,至于这背後究竟该牵扯出哪些人,也只能等上头的人决定。
他又叫人去邻近淮县和蒲县的县城,叫县令们准备些米粮,若是有灾民真的流窜过去,就叫他们先煮些粥水施粥,也算是做给朝廷看。
如此,他身为郡守能做的便都已经做了。
尽人事,听“天”命。
吕袁站在窗前望着外头瓢泼的雨势,心中始终安定不下来。
而被他派去查验堤坝损毁情况的郡丞周伯山,心里却惊恐万分。
堤坝是他陪着剑南王一起建的,如今堤坝出了问题,剑南王位高权重定然没事,而他这个郡丞说不得就会成为替罪羊,成为萧家的弃子。
不可以,他必须做点什麽。
他匆匆回到家中,叫人给自己修整行李,他得去淮县和蒲县看看是怎麽回事。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给自己留个退路。
“来人。”他扬声叫了侍从过来,低声吩咐道,“去查查淮县和蒲县的堤坝是哪些工匠和村民修的,查到後把名单交给当地县令,就说这些人偷了建坝材料,以次充好,叫他们把这些村民和工匠都砍了。”
他不能成为替罪羊,只能让那些村民和工匠来替自己死了。
==
京城的赈灾队伍,于十五日卯时准时出发。
此次赈灾的队伍中,大多以户部丶吏部以及工部的官员组成,加上太医院的八位太医,共三十人。
秦枭还命兵部从邻近的京安县等地调了三百军士过来,又从城防军里调了三百人,一路护送赈灾队伍。
城防军是由原秦家军拆分後组成的,对秦枭忠心耿耿,让这些人护送会更安全。
从京城到河西郡的地界快马加鞭只要一日多,但此次队伍中带着赈灾的银粮,还有不少文官,加之大雨不停道路泥泞,队伍行进的就更慢了些。
秦枭没与队伍一起,他先一步领着工部尚书简宏卓,以及几位都水司的官员,朝河西郡受灾最严重的淮县以及蒲县去了。
修筑临时堤坝之事重中之重,他们早一日去,就能早一日拦住洪水蔓延,以免淹了更多地方。
楚九辩留下来跟着队伍,得了最高的指挥权。
出发这日,午间他也只给了衆人一个多时辰吃饭休息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终于赶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到了一处官驿。
秦枭此前带人经过的时候,就派人给这些驿站都留了话,准备好接待後面跟来的赈灾队伍。
因此楚九辩他们的队伍刚刚停下,驿丞就领着一衆小吏迎了上来。
“下官东阳驿驿丞石季同,见过太傅大人与诸位上官。”
“免礼。”楚九辩道。
“是。”石驿丞也不废话,忙领着衆人往驿站里走,边走边道:“诸位大人赶路辛苦,下官已经命人烧了热水,煮了茶饭,房间也都为大人们准备好了。大人们可以先回房间修整一番,下官命人直接将茶饭送到各位房间内。”
另一边的小吏们也已经帮着运粮的军士们安顿队伍,喂养马匹,又招呼着衆人到大堂内用饭。
大宁下属很多官驿,方便赶路的官员们歇脚。
这东阳驿只能算是中等大小的驿站,但这位石驿丞做事有条理,因而同时接待这麽多人倒是也忙的开,并不显杂乱。
楚九辩与其他官员们一同上了二楼,房间不少,但在场二十几位官员,总不可能一人住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