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青……
距宣府数十里外的一座镇子上,肆无忌惮闯入大齐国境的蒙古军队就地安营扎寨。此刻天刚蒙蒙亮,东方山头上微露出点鱼肚白,借着光,可见近处河水已结了冰。
密不透风的营帐内,几位蒙古头领早已苏醒,正齐聚火盆周围,商量着接下来的对策。面对近在咫尺的宣府大镇,衆人野心勃勃。
蒙古汗王共有六个儿子,此次进攻大齐的就有四个台吉,长子珲台吉是其汗位继承人,但汗王最宠爱的却是次子辛格台吉。除却率领军队主力的珲台吉之外,其馀三个台吉各自有其攻守阵地。
辛格本该在柴沟堡养精蓄锐,然而四天前,他却擅自拔营向西,一声不响地攻打阳高。不料齐军早有防备,眼下辛格被困在阳高不得脱身。
昨晚上辛格派了人前来求援,半路上才被珲台吉的人半路拦截暗杀了。
“他顶多再撑一天。”
他轻轻一喃,思量着。
辛格身边便有他安插的探子,自然清楚阳高那边的情况。纵使辛格再有能耐,敌得过齐军,却未必能顾得了内祸。再者,辛格此战必定竭尽全力,能将齐军引过去也是好的。
“攻城宜早不宜晚。万全城都攻下了,宣府也就不远了。”
珲台吉闭着眼睛,话却是给衆人说的。随後又虚空指了指右侧方向,用半生不熟的汉话对他说:“这次我们能杀进长城,攻下万全,多亏了秦大人出谋划策,往後只要秦大人对我忠心,定不会少了你的好处。”
秦缁是帐中唯一的汉人,仍穿着大齐衣冠。当初他临危之际叛逃,装作误打误撞来了鞑靼,很快被蒙古兵发现,进了珲台吉的帐下。又恐那些蒙古贵族轻视他,是以摆出了宁死不降的气势,施了些苦肉计才“被迫”投降。
这些日子他始终有分寸地刻意显示出“气节”,譬如不肯着胡服,不与蒙古人同席,不改汉礼等。每每透露情报,既要将该说的“迫不得已”“难为情”地讲出来,又要冠冕堂皇维护自己的“仁义”形象。
至于目的……
秦缁偏过身,不受他的致谢,只道“不敢”。继而又道:“秦某既答应了台吉,便不会食言。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某向来不在乎。只是待此次攻城之後,在下有个请求,还望台吉成全。”
珲台吉第一次见他提要求,不觉来了兴趣:“你说。”
“秦某旧主乃大齐平辽将军,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却不料卷进朝廷争斗,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实为冤屈。某仓皇出逃,是想另寻时机为九泉之下的旧主报仇,以慰将军在天之灵。宣府城中的将领皆是卑鄙小人,从前便常与将军争执,今岁将军入狱,他们个个落井下石,并无半点情义。所以秦某愿助台吉攻城,也请台吉无需手下留情,此等奸诈之辈,无论于大齐亦或蒙古,皆是祸害。”
珲台吉听t罢,脸上浮现出微微笑意:“秦大人的过往我听过一些,也敬佩你的忠心。我等草原勇士,没有你们中原文官那些优柔寡断的臭毛病,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在下听闻,大齐皇太子也来了宣府,”秦缁擡头,看到珲台吉点了点头,脸色微微一变,忽的咬牙切齿道,“将军之死与这太子有莫大的干系,若是台吉能抓到她,希望能给秦某个机会亲手了解她,以解我心头之恨。”
珲台吉眉头紧锁,并未出言。一旁的国师却笑了:“秦大人所求,可不简单呐……莫说我部能不能抓到大齐的太子,便是抓到了,这用处可多着呢,怎能轻易斩杀?”
珲台吉不动声色地续道:“据我所知,大齐那太子年纪虽不大,也没有同我们交战过,但传她武艺的人可是韩豫,想当年韩豫的祖父韩兆,将我蒙古汗国击退数百里,险些连大板升都没保住,如今想来还是心有馀悸。”
“台吉不必担忧,韩兆早已作古,那一身本领传到韩豫这里已经所剩不多。再者,韩豫自被选进锦衣卫,就再也没去过边关,手脚施展不开,时间长了自然就生疏了。至于太子,她今年中了大半年的毒,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秦缁垂着头,语气平淡地解释:“只要台吉能攻下宣府,接下来的一切都迎刃而解,区区一个病弱的太子不在话下。”
旁边另一位首领也插话进来:“秦大人既然敢出此言,想必是心中有数。我蒙古勇士速来能以一敌十,临战之时,当信心充沛,勇猛无畏才是。”
珲台吉不置可否,瞥眼望了一眼秦缁,他仍是不骄不躁的模样,只是收敛了之前强硬执拗的倔气,倒像是真的为了旧主隐忍不发似的。
他盯了这心思沉重的汉人良久,才肯答应下来:“好,秦大人,我答应你。”
长生天庇佑,愿此战一切顺利。
。
大同总兵亲自上前线督战,又巧妙地利用了兄弟阋墙以扰乱敌心。孤立无援的辛格台吉终于节节後退,阳高守卫战为此次边关战役送上了第一份捷报。
而齐军并不打算就此放过辛格,一路追击到西阳河下游,与天成卫前後夹击,终于将辛格军队团团围住。
生擒辛格,是一个极大的转机。其他几位台吉能袖手旁观,汗王可做不到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珲台吉已经发兵宣府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相较前几次而言,此次攻势极为猛烈,鞑靼珲台吉联合另一名台吉,除却坚守营地之外的兵马几乎倾巢出动。
西城门战况激烈。
敌军的云梯丶攻城车准备充足,前方一旦倒下去,後方立即有人补上,前赴後继一轮接一轮地向前进丶向上爬。
而城头,密密匝匝的滚石檑木丶箭矢滚油等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击落。城下则有士兵借位置之变,挖起了城墙根基。然而宣府城墙高深数丈,地基更是牢固,这些损害也只是蚍蜉撼树罢了。
昼夜不息的战斗持续了三日。这三日内有敌军数次爬上城楼,又数次被打退;三日後敌军终于存了动摇之意,眼见一次次冲上去却毫无进展,一批批蒙古勇士殒身城外,终于也有些疲惫。
而齐军却是不愿再等了,在第三日夜晚派兵出城,突袭敌营,目标是最近的一支部队,人数约三千。
其实两军交战,齐军的骑兵要弱于蒙古,冬季更为艰难,战斗力大大削弱。然而据天象所示,几日後预测有一场大雪将至。无论是天气还是战情,都不容许再拖下去了,只守不攻终究不是良策。且迈出了第一步,後面就容易多了。
珲台吉对于齐军袭击是有些心理准备的,但着实没料到时间会如此紧急。几个时辰前一场激战才结束,士兵们身心俱疲,睡意正酣。
漫天火光遽然升起。待珲台吉得到消息预备支援时,那三千人马已全军覆没。
珲台吉当即愣在原地:“怎麽可能,一声不响,全没了呢……”
“台吉,齐军奸诈,诈言台吉已听从汗王命令连夜退兵,导致军心不稳,这三千馀人,至少一半都是投降的啊……”
自辛格台吉落入大齐手中,汗王不断催促他前去援救,後来甚至不惜以其生母做要挟逼迫他听命。珲台吉起先气恼,後来不得不派了一支军队象征性地前去营救。却不想这消息竟被齐军利用了去。
宣府首次袭营成功,为齐军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更要紧的是,可从这数千人的俘虏中,探出鞑靼的一些军情。
郭元膺当机立断,对敌军主动发动第二次攻击。这一回没有避开珲台吉,然而在主力军面对面交锋的同时,亦另派一支部队暗中设下埋伏,企图断其退路。
这一战鞑靼折损近五千人,被迫後退数十里,珲台吉险逃。
宣府城暂时保住了,接下来便是反击。万全丶怀安,这一带的土地丶百姓,都要分毫不让地夺回来。
然而狡猾的珲台吉如何肯轻易认输,他命部下带领一部分人马退守万全左卫治所驻地,自己则率其馀兵马折向南面,径直冲深井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