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太子她只想登基免费阅读 > 第90章 宫 (第1页)

第90章 宫 (第1页)

第90章宫……

文华殿,太子正与廷臣议政。

近几日外患难平,鞑靼突袭北境,虞台岭已沦陷,敌寇在北长城撕了个口子并顺势南下,直逼宣府三卫。一旦三卫失守,整个宣府岌岌可危,京城也将受到威胁,更有无数百姓遭涂炭之灾。

然此次战败究其首因,竟是旧事引起。自皇四子晏骊及外戚李氏倒台,朝廷上下牵连甚广,乃至局势动荡。

与辽东来往的那封密信,成了击溃晏骊的最後一根稻草,也给窦平戈带来了灭顶之灾。窦平戈以谋逆之罪被诛後,其部下亲信亦受牵累,或杀或贬。

中有一名心腹参将,连夜出逃,叛降了鞑靼。那参将曾跟随窦平戈在宣府三卫任职,对当地局势了如指掌。鞑靼掌握准确情报,在侵袭边境时杀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新任兵部尚书洪敬纯面色凝重:“今早宣府总兵急报,鞑靼率兵五万南下,万全左卫失守,敌军现已渡过洋河,与万全右卫交战,指挥使张稷丶防御刘旌战死。敌寇侵袭急猛,所过之处抢掠一空,守卒缺饷,百姓流离。且宣府近日正值大雪,天寒地冻,以至军民冻馁,士气低落。”

五万人。

二十年前南侵宣府的鞑子,也不过三万馀人。更不必说今岁诸多优势都倾向于敌方。

太子垂眸看一眼手边奏本,气息一沉,问:“诸镇援兵是否已抵达前线?”

“回殿下,大同已有军队入援宣府,但兵力远远不够。我军不敢轻易主动进攻,只能在城内坚守不战。”

“准兵部侍郎任鲁所奏,调辽东丶延绥兵速速赴援,”太子顿了片刻,目光在舆图上游移,“京城至宣府三百馀里,可否先派京营兵北上御敌?”

杨仞皱眉开口:“殿下三思。京营兵守备皇城,护天子安危,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调动。”

太子沉默点头,仍旧眉目冷峻,又问:“宣府如今何人督饷?”

“回殿下,右参政晁迁督饷宣府。”工部尚书陈修回话,复加一句,“臣弹劾晁迁失职,其督办粮草不力,以致兵马难行,贻误战机。臣请更换督饷官员,以保证边境粮饷补给。”

“此事不容轻视,即刻将晁迁停职查办。”太子当机立断先下了令,她右手边即是边关奏报,上头字句分明。她虽大致清楚局势,但只恐囿于京城纸上谈兵,是以多向有资历的老臣请教。

太子问道:“陈先生以为,何人可胜任督饷之事?”

“督饷乃户部专职,臣举荐户部侍郎夏厉。”陈修言罢,转头看向户部尚书钱明远。

钱明远立即表态:“夏侍郎曾任山西清吏司郎中,总理过宣府丶大同粮储,经验丰富,臣以为可用。”

“那便由夏厉督饷宣府,即刻赴任,不得延误。另,眼下既然军队调运,饷馈转运乃重中之重,夫欲足兵,必先足食,还望户部尽心尽力。”太子看了眼户部尚书,颇为语重心长。

她心底清楚,户部本就积弊已久,李时槐死後这个烂摊子还没来得及收拾,又碰上十万火急的战事,于新任尚书钱明远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且没有退败的馀地。

“臣谨遵太子殿下令旨,定不辱命!”钱明远朝上首的太子下拜,并未因皇帝不在而心存轻慢。

“天成丶阳和丶龙门等地守备薄弱,需提前防范,派兵驻守……”

话音未落,殿外忽有锦衣卫求见,称有圣谕传达。太子起身,心下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为何不是御前太监传旨?

丘淙带了一队锦衣卫,殿中顿时气氛沉重,绣春刀虽未出鞘,那股与生俱来的森然的杀气却掩不住。

太子及衆臣跪下,丘淙宣道:“传陛下口谕,太子即刻禁足东宫,无诏不得外出。”

昭阳殿。

孙氏方掀开帘子一角,寒风便扑面而来,呛得她眼睛都睁不开。勉强偏头避了避,将身上披风一笼,立稳後才回头向外望去。

北风里夹了些小雪,薄薄一层白霜稀疏地落在地面青砖上。松树是沉闷的苍绿,落过叶的草木仍一身光秃秃的树枝,在风雪里伶仃颤着。只是凄冷,不见半分雪的琉璃皎洁。

她听着宫人传进来的消息,蹙了蹙眉:“只是禁足?”

“是,东宫外已经被锦衣卫围得严严实实。星象之说传得沸沸扬扬,私下里说什麽的都有。太子本欲求见陛下,却被邱指挥使拒绝了,现在连东宫的门都出不去。好些人都传……”

那宫人话一顿,声音低下去:“宫里头有人说,陛下此举是逼太子自尽,全她孝心。”

孙氏轻嗤一声。

皇帝这是舍不得杀她?

二十年前温惠皇後腹中之子威胁社稷及龙体,太後命人捂死女婴时,他可是t无动于衷呢。更不必说後来亲自下旨赐死两位皇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眼下内忧外患,情况这样危急,她却不信皇帝能轻易动什麽恻隐之心,只不过需要个太子稳定朝堂罢了。

“那朝臣都是什麽态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