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把手机放回桌面,指尖在屏幕边缘停了半秒,随即收拢五指。
办公室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斜射进来的午后阳光,在文件堆上划出一道明暗分界线。
他刚挂断和季昌明的电话,那句“怕上面没态度,下面乱表态”还在耳边回荡。
他站起身,走到档案柜前,输入密码,抽出一份建委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验收管理的通知》原件。
纸张崭新,盖章清晰,但流程栏里缺了两个会签签名,这是跳过常规程序的痕迹。
他翻到新增条款页,目光落在“双人复核”和“廉政承诺书”这两项上。
这不是例行调整,是有人在设防。
他坐回椅子,打开电脑调出近期项目清单。
七个项目被标红,全部经丁义珍手签字,其中三项资金拨付节奏异常紧凑,审批时间比平均周期缩短四成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几项工程都涉及土地权属变更或配套建设,恰好与九号地块存在间接关联。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未公开的联审纪要复印件。
纸页右下角有他亲笔写的“特事特办”,日期是两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正是九号地块批复后的第三天。
当时丁义珍拍着胸脯保证“手续齐全、风险可控”,他还夸过此人办事利落。
现在想来,那份利落,更像是急于闭环。
他合上纪要,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
孙连城最近的动作越来越耐人寻味。
那些被以“资料不全”为由暂缓推进的项目,无一例外避开了这批高风险环节。
起初他以为是推诿拖沓,现在看,倒像是有意绕雷。
秘书敲门进来,放下一杯热茶。
“李书记,省委办公厅刚来电,沙书记下周来京州,调研主题定为‘营商环境优化’。”
李达康点头,没说话。
等秘书退出,他才缓缓端起茶杯。
这个时间点,这个主题,不是巧合。
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关注正在下沉,不再是只看gdp增。
如果这时候爆出大案,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市委书记。
可若主动揭盖子,或许还能掌握节奏。
他放下茶杯,拿起座机,拨到区政府总机。
“请接孙区长。”
电话响了三声,转到了语音信箱。
他顿了一下,挂断。
手指悬在重拨键上方,终究没有再按下去。
他从笔记本撕下一页纸,写下三个词:稳局、止损、可控。
贴在日历空白处,正对着下周二的位置,沙瑞金抵达的日子。
傍晚六点十七分,一辆黑色轿车驶入市委家属院。
李达康回家后没换衣服,径直走进书房。
欧阳菁端来一碗汤,放在桌上,轻声说:“你这两天话特别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