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已经挤满了人。夏澜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拄着拐杖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满手老茧的汉子,还有几个穿着时髦的返乡青年。今天是重建工程启动后的第一次"村民议事会",她要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决定家园的未来。
"乡亲们,今天我们讨论三件事。"夏澜的声音在麦克风中回荡,"第一,新村牌坊建在哪个位置;第二,老祠堂是按原样重建还是改造升级;第三,村口那片被冲毁的林子,是恢复原貌还是改建成休闲广场。"
她话音刚落,底下就炸开了锅。几个老人激动地比划着,年轻人交头接耳,妇女们也在小声讨论。夏澜早有准备,她示意工作人员推出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按照:oo比例制作的村庄微缩景观。
"大家看,这是咱们村现在的样子。"夏澜指着沙盘上被标记为红色的受损区域,"重建方案可以用这些蓝色模块来展示。"
她拿起一个代表牌坊的模型,在村口两个不同位置比划着。村民们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表意见。
"东头好!老祖宗传下来的风水位!"o岁的赵大爷用拐杖重重戳着沙盘一角。
"西边更显眼,游客一下车就能看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陈反驳道。
夏澜不急着表态,而是让工作人员记录每个人的意见。争论最激烈时,她甚至安排了一场模拟演示——用无人机航拍画面在投影上展示两个位置的视觉效果。
"现在,我们投票。"讨论一小时后,夏澜拿出准备好的投票纸,"不记名,每人一票,包括岁以上的孩子。"
投票结果出乎意料——西边以微弱优势胜出。赵大爷虽然失望,但看到自家孙子也投了西边,只能摇头苦笑:"小崽子们喜欢出风头哩!"
这场议事会成为村子重建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每周三晚上的村民议事会雷打不动,从道路宽度到绿化树种,大大小小的决定都由村民共同参与。夏澜还明了"红黄蓝"表决法:红色代表强烈反对,黄色是有条件支持,蓝色是完全赞同,让不识字的老人们也能直观表达意见。
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村民不仅仅是"动嘴皮子",而是真正参与到建设中来。夏澜的突破口是村里的妇女们。
重建工程第二周,王翠花带着几个妇女找到夏澜,抱怨施工队偷工减料。
"夏经理,你看这砖!"王翠花从菜篮子里掏出半块砖,"我泡水三天就掉渣!我家猪圈都比这结实!"
夏澜检查后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她灵机一动,当场宣布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由王翠花担任组长,成员全是村中妇女。
"给她们红袖章。"夏澜对工作人员说,"从今天起,监督小组有权随时检查任何工地,现问题直接叫停。"
施工队起初不以为然,直到"红袖章"们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她们用土办法测试建材质量——砖块泡水、水泥糊晒干后敲击听声、木材用指甲掐痕方法虽土,却屡次揪出质量问题。
最经典的一次,监督小组现新校舍的地基填土松软。施工经理解释说是"正常沉降",王翠花二话不说,当场跳进基坑,用脚使劲跺地,结果整只脚陷了进去。
"这叫正常?"她叉着腰质问,"我家蒸馒头的面都比这结实!"
视频被传到村民群里,引轩然大波。夏澜立即叫停工程,要求返工。从那以后,施工队再也不敢敷衍了事,"红袖章"成了质量保证的代名词。
村民参与的另一个惊喜来自老匠人们。当设计院提出用标准化建材时,老石匠李德水坚决反对。
"咱后山青石多的是!"老人拍着胸脯说,"我爷爷那辈就用它盖房,二百年都不带坏的!"
工程师们以"不符合现代标准"为由拒绝。夏澜没有武断决定,而是组织了一场实地测试——取后山青石和标准建材做对比实验。结果令人惊讶:青石在抗压、耐水等方面表现优异,只是加工成本略高。
"用青石!"夏澜当场拍板,"传统智慧值得尊重。"
她甚至邀请李德水开设"石匠学堂",教年轻人传统石艺。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的手艺,还能派上大用场!"
随着重建推进,夏澜现单纯的物质重建远远不够。一个雨夜,她偶然听到几个老人在临时安置点讲述村子的往事——哪棵古树下曾有过誓约,哪块石头是抗战时的秘密联络点,哪口井见证过爱情故事
第二天,夏澜宣布启动"记忆重建计划"。她邀请每位村民提供一条关于村庄的记忆,刻在新建广场的地砖上。
"我爷爷说,这棵银杏是光绪年间种的,躲过三次战火。"——李德水
"年大旱,全村人轮流在这口井边守了七天七夜。"——王翠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和我家那口子,就是在这个墙角第一次说话的。"——赵大娘
一块块"记忆地砖"铺就的广场,成为新村最动人的风景。游客们驻足阅读,孩子们追问祖辈故事,外出的游子归来时,总要先来这里寻找熟悉的记忆。
重建进入尾声时,夏澜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封顶仪式"。新建的村牌坊基石下,村民们埋入了一个"时光胶囊"——每家每户都放入了代表性物品:老李头的祖传凿子、王翠花女儿的画作、返乡青年小陈的创业计划书还有一封集体写给未来村民的信。
"等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打开它,会知道这个村子是怎么重建的。"夏澜在仪式上说,"不是靠哪一个人,而是靠我们所有人。"
当最后一块砖砌好,最后一片瓦铺就,新村终于揭开了面纱。比原貌更坚固,比蓝图更温暖,因为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村民的智慧和情感。
竣工典礼上,县长问夏澜:"你是怎么让这么多人齐心协力,还不出乱子的?"
夏澜指向正在广场上跳舞的村民们:"因为他们不是在帮我建,而是在为自己建。"
此刻,夕阳将新村染成金色,孩子们在新修的小学操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坐在记忆广场的石凳上闲聊,几个年轻人正在规划乡村旅游的新点子。夏澜站在村口,看着牌坊上"同心共建"四个大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个村庄的重生,没有英雄,只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村民。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dududu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